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热射病频发10天接诊5人省城一医院提醒,高温天老人尤其要注意防暑

山东商报 2017-07-14 14:14 大字

昨日在省千佛山医院ICU,医护人员正抢救热射病患者记者王晓峰摄“我父亲每天下午都骑车子到高铁下面凉快,也就1里地,不远啊;没想到回来就热着了,到现在还昏迷……”昨天下午5点多,来自德州禹城的于女士告诉记者,话语里满满的担忧。她71岁的父亲已紧急转至省千佛山医院。这已经是该院最近10天来,接诊的第五位热射病患者。记者杨芳

骑车一里地,咋就昏迷了?

昨天下午5点多,来自德州禹城的于女士和家人,坐在省千佛山医院重症监护室外面的椅子上,看着重症监护室关闭着的大门。

里面,他们71岁的父亲于老先生仍在昏迷中。“骑车子就1里地,你说咋就昏迷了呢?”于女士喃喃自语。

她告诉记者,父亲每天下午4点钟都会骑自行车,到离家1里地左右的高铁桥底下乘凉。“昨天不是入伏吗,天挺热。他每天养成习惯了,还是去了;5点来钟回来,那时就感觉不舒服想躺下。”当天晚上,老人喝了两碗小米粥。“我妈妈觉得他是热着了,给他找了感冒药吃了……”“今天早上大概三四点那会儿,我妈打电话,说我爸吐了,声音很大,还浑身哆嗦;叫他也不睁眼,体温到了42℃。”于女士和家人赶紧打了120,将老人送去当地医院,被诊断为“热射病”。

用上药以后,老人体温略有下降。昨天上午7点多,显示体温到了39.8℃;赶紧转院到省千佛山医院,随即住进了重症监护病房。

老人散了会儿步也昏迷了

记者统计了一下,仅在省千佛山医院,7月4日以来,10天便接诊了5位“热射病”患者。除了日前本报报道的女性老年患者紧急处理后被转到呼吸内科治疗,其余四位均直接被转入重症监护病房(ICU)。

来自济南平阴县的一位74岁老先生,7月10日当天中午饭后在外面散了一会儿步,从2:30就感觉不舒服,下午四五点钟陷入昏迷状态。被当地医院诊断为“热射病”,和千佛山医院电话会诊后,尽可能为病人降温并转到该院。“今天是抢救的第四天,还好,老人已经清醒了。”昨天傍晚,ICU副主任张颖告诉记者。ICU10天来抢救的4位热射病患者,除了去世的那位50多岁,其余均在六七十岁。本报前几天报道的患有热射病的老太太,也是70岁。老年人因为身体机能退化,或者有基础疾病,更应该在高温天气学会保护自己。

“我们科室去年一共接诊了十几例热射病患者,从患者致病原因来看,绝大多数还是在室外长时间工作导致。”张颖告诉记者,今年他这里已经接诊两例这样的患者,非常遗憾的是:一例因为病情太重而去世。

据了解,因热射病去世的这位患者今年50多岁,前几天中午2点多,该患者出现意识不清的症状,工友将他送至附近医院。4个多小时后转到省千佛山医院,此时患者腋窝温度仍为40.9℃。“此时他的中枢神经温度至少还要高1℃,这说明患者体内热量一直在蓄积……”

“救治第一要务就是迅速降温”

张颖告诉记者,重症监护病房整个暑期的冰箱冷藏室里,都要储备至少2万毫升4℃的生理盐水。

“热射病患者救治的第一要务就是迅速降温,病人体温到32-35摄氏度才是安全的,也就是‘低温脑保护\’。”张颖表示,静脉输4℃的生理盐水可迅速降温;同时热射病患者会伴随出汗,输液可起到扩容补液的作用。此外,4℃的生理盐水灌肠,也能起到降温作用。

张颖告诉记者,救治热射病患者是个“综合工程”,同时还要使用冰毯、冰帽,以及在患者颈部、腋窝、腹股沟放置0℃的冰袋,辅助物理降温。

而被送入重症监护病房的热射病患者,一般会伴随多种脏器功能的损害,比如血压偏低、少尿无尿、凝血功能障碍、肝功能损害等,均需要一一对症治疗。“对于目前已经意识清醒的热射病患者,下一步的治疗主要是脑功能的恢复。”

提醒

热射病死亡率高达70%

医生详解如何从中暑到“热射”

省千佛山医院急诊科副主任李晓鲁告诉记者,热射病的死亡率高达70%。他详细解释了一个人是如何从“先兆中暑”发展到“热射病”的。了解了这个过程,或许对预防热射病,您也就有了办法。

据他介绍,正常人体温是高于外界环境温度的。人“散热”一般有四种方式:通过空气对流、辐射、接触和蒸发散热。“一旦环境温度高于人体温度,上述前三种散热方式就会‘失灵\’;而仅剩的‘蒸发\’散热效率最多只能散去人体15%的热量。”

人体散热少,体内蓄积的热量多,首先会出现“先兆中暑”症状:不想吃饭、四肢乏力;这时候人体会“自我调节”,通过心率加快、外周血管扩张、毛孔扩张加速散热,排汗的同时带来的就是钠离子“丢失”,这时候人的小腿肚会痉挛,这时进入第二个阶段“热痉挛”。“如果这时候再没有有效的降温措施,汗毛孔功能将丧失,皮肤晒红不出汗,毛细血管大量开放,血容量不足,血压下降;人就会进入休克状态。”李晓鲁表示,这时候人体内的脏器就像在“热水中”煮过,中枢神经损害明显:脑膜水肿、颅内压增加,头痛头胀、呕吐……紧接着各种神经功能丧失,陷入昏迷,也就是“热射病”阶段。

真到了热射病阶段,患者体表温度一般会超过40℃,多个脏器肌肉组织分解,脏器功能衰竭。“当然很多人不明白:为什么在同样的环境,有的人就不会发病?”李晓鲁解释,这和个体的敏感性、年龄、性别、基础疾病有很大关系。“当然也和湿度、空气不流通有很大关系。”

济南120一天接12位中暑者

高温天,日出车量增30%

商报济南消息(记者杨芳)记者昨天从济南市急救中心了解到,昨天上午8点到下午4点,120共接到12位中暑患者的求救。“上一个周也比较热,只是零散接到中暑;入伏当天,中暑接了4位;今天中暑患者比较多,达到12位。”济南市急救中心副主任王少平告诉记者,这12位中暑患者主要还是在户外作业、劳动及公园等外出活动中暑。

而从昨天起,120的日出车量也明显增加。从12日下午3点到昨天下午3点,共出车395次,比上周平均值增加近30%。“与去年高温天气日出车量几乎持平。”王少平说,去年高温天气,日均出车量在400次左右。

新闻推荐

上半年破获毒品刑事案29起

我市公安机关打防结合,筑牢立体化禁毒防线

禹城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禹城市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