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心手相牵共沐温暖阳光

德州日报 2017-05-22 10:05 大字

[摘要] 从设施建设到购买服务,从技能培训到志愿服务,我市助残实现常态化——

5月21日是第27个“全国助残日”,全市积极行动,从走访慰问、送医送药、志愿服务、就业培训等方面,给残疾人送去温暖。

事实上,在德州,每一天都是助残日。从政府重视到全社会关爱,从设施建设到购买服务,从技能培训到志愿服务,全市致力于提升康复、就业、教育等多方面工作,优化残疾人生活生产环境,不断提高残疾人幸福指数。

精准康复为残疾人解忧

4岁的小雪是德州市育红聋儿语训中心的一名学生,她双耳重度听力障碍,植入人工耳蜗是唯一选择。对于靠种地为生的父母来说,价值20多万元的人工耳蜗,连想都不敢想。去年,市政府将70名听障儿童人工耳蜗康复救助项目纳入全市民生工程。小雪成为“幸运儿”之一,免费进行了人工耳蜗植入术。育红聋儿语训中心主任刘玉红说,术后1年,小雪的听力和表达能力明显提升,再经半年康复训练,她就能像正常孩子一样走进学堂。

在德州市,像小雪一样得到政府免费抢救性康复救助的0至6岁残疾儿童还有822名。为减轻残疾儿童家庭经济负担,德州市将儿童听力障碍语言训练、言语能力筛查等20项康复项目纳入了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付范围。此外,拓宽市县项目救助范围,将救助年龄由国家规定的0至6岁放宽到0至9岁,且救助标准相同。同时,德州市残疾人康复中心建设项目一期工程目前已封顶,预计今年10月竣工,届时可提供300个康复床位、保障200名残疾儿童的康复治疗。

量体裁衣圆残疾人就业梦

“我腿有残疾,不会手艺,公司能培训吗? ”5月18日,在德州市残联与市人社局劳动就业办公室举办的残疾人就业专场招聘会上,三级肢体残疾的陈女士向一家制衣公司咨询,工作人员说不必担心,公司免费培训、免费提供食宿。当天,德州市54家企业进场招聘,为残疾人提供了110余个就业岗位。

这样的残疾人专场招聘会,德州市每年都会举办。德州市残联理事长张莉介绍,2016年,德州市建立了残疾人创业就业网络服务平台,以“互联网+残疾人就业服务”线上线下协同服务模式,帮助残疾人查询政策文件、投递简历找工作。同时,针对残疾人的不同需求,开展适合残疾人的电商、剪纸、修理、家政服务等培训项目,仅去年,德州市培训残疾人1233人次。另外,各县市区也采取有效措施,帮助残疾人创业就业,比如禹城市成立残疾人就业创业孵化基地,已成立了假发制作、獭兔养殖等8家残疾人创业企业。

助残志愿服务常态化

笛子独奏《春到湘江》、吕剧《盼发财》、美声独唱《我爱你,中国》……5月19日,市文广新局、市文化馆组织30名文化志愿者走进德州市特教学校,给50余名残疾青少年送来一场文艺演出,赢得师生们阵阵掌声。“孩子们开心,我们心里也高兴。 ”市文化馆馆长王月灿说:“像这样的文化助残志愿服务活动,我们常年开展,每年都要跑遍各县市区的特教学校。 ”

不仅是文化志愿者,青年志愿者协会、德州义工协会等组织也加入助残行列。 5月21日,德州市青年志愿者协会的志愿者为特教学校的孩子们送来200个粽子。组织活动的共青团德州市委副书记张方瑞说,助残志愿服务已成为德州青年志愿者协会的品牌,每周一活动、每月一关爱已成常态。 5月19日,为了满足残疾人看3D电影的心愿,德州新世纪电影城专门邀请110名残疾人,免费观看《速度与激情8》。

为了保持志愿服务的持久性、专业性,德州市志愿服务趋向项目化,而助残志愿服务项目层出不穷。据市残联等相关部门统计,当前德州市形成了以市级为总队、各县市区成立分队的志愿者服务队伍,注册志愿者会员10万余人,开展社区助残、婚介助残等贴近残疾人需求的助残项目。

□本报记者刘臻本报通讯员刘娜

新闻推荐

10户家庭上榜受表彰,10户家庭上榜受表彰

2017年度“德州市最美家庭”评出

禹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禹城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