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让城乡居民共享“文化阳光”

禹城市报 2007-07-22 01:00 大字


本报讯(记者李建李倩倩)文化基础设施是实施文化强市战略的重要载体,也是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为推进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禹城市建成鲁西北地区规模最大、设施最完备的图书馆;每个乡镇均建成500㎡以上的综合文化站;379个农村社区,文化大院普及率达到100%——

11月13日,室外寒风阵阵,笔者走进位于糖城广场的市图书馆,却感受到了春日暖阳。在阅览室内看到,干净整洁的环境里,一排排开放式书架整齐有序,丝丝书香萦绕其间。67岁的杨庆堂老人和自己9岁的小孙子杨明哲正看得入迷。杨庆堂说:“孩子放假了,带他过来看看科普读物,多增长点见识。我也能看点养生类的书籍。”杨明哲也高兴地说:“我每个周末都来这里看书,不管是《格林童话》还是《十万个为什么》,我都喜欢看,能了解到很多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在这里,10万册人文社科典籍、300种期刊、50多种报纸成为读者大快朵颐的精神食粮。

据市图书馆馆长程宪利介绍,市图书馆总建筑面积3000㎡,是禹城市公益事业的重点工程,民心工程之一。该馆是鲁西北地区规模最大、设施最完备的图书馆。

禹城市本着既保证工程建设资金需求,又不增加群众负担的原则,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水平设计、多渠道投入的原则,建设了禹王亭博物馆二期、青少年活动中心、图书馆、美术馆、革命教育基地及革命纪念馆,对市文化馆、影剧院进行扩建改造,建成糖城广场、糖城新湖、大禹主题文化公园、人工湿地、九一广场等文化旅游景点和标志性文化设施,全面提升了禹城市文化品位和档次。

“今天是个好日子,心想的事儿都能成……”近日,在安仁镇南街文化大院里,55岁的贺延新正唱的起劲。他周围10多位群众或吹或弹,欢快的鼓乐声传遍整个街道。在一旁指导的该镇文化站工作人员孟月说:“我们以举办传统民间文艺活动的村庄为依托,积极组织有爱好、有特长的民间艺人组成各类演出队伍。目前,我们镇已组建管乐队、秧歌队、锣鼓队等各类文艺队伍10多支。”

在禹城市,城区建成以社区、企业为龙头各具特色的文化活动中心33处,组成29支艺术团体。在农村,每个乡镇均建成500㎡以上的综合文化站,并由市财政投资2000万元,配套了图书室、报刊阅览室、游艺活动室、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室、教育培训学校、文化广场等基础设施,并专门从文体类大学毕业生中择优招考了工作人员。在社区建设中,禹城市文化服务中心普及率达到100%,解决基层群众文化娱乐活动的场地问题。同时,各乡镇、村结合当地实际,组建秧歌队、锣鼓队、舞蹈队、歌咏队等民间文艺团队近100支,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成为禹城市新农村文化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11月17日,房寺镇文化站综合楼内的电子阅览室内,几名青年农民正在电脑前查询农业科技知识。群众张宝辉一边在网上“淘金”一边向笔者讲述:“这文化综合楼办的真是好,我平时两三天不过来就感觉心里没着没落的。图书室里关于《小麦品质生理生态及调优技术》、《瘦肉型猪科学养殖技术》这类书籍我最爱看,书上没有的还能上网查找。上次我养的猪不愿吃食,当晚就来上网查了查,找到了问题,第二天在镇上就买药治好了。”据了解,该镇投资300万元1200平方米的文化站综合楼,设有电脑阅览室、图书室、游艺室等文化娱乐场所,全部免费向农民开放,各社区的农民可以在这里免费学习知识、获取致富信息。

禹城市结合农村远程教育,在市图书馆和11处乡镇综合文化站、农村文化大院建成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分中心、支中心和基层服务点,形成覆盖农村、服务农民的文化信息网络。

“我们本着因地制宜建设、发挥最佳效能、提供最优服务的原则,加快推进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信息资源共享、‘三下乡\’等文化惠民工程建设,着力打造‘10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使城乡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日臻完善。”该市文体广新局局长张祖义如是说。

新闻推荐

禹王亭特窖获得“山东老字号”称号

本报讯(通讯员赵红芳)近日,山东省商务厅公布了第二批“山东老字号”名单,服务业发展局提报的大禹龙神酒业有限公司的“禹王亭特窖”榜上有名,本次评选活动全省共有60家企业品牌获此殊荣。按照...

禹城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禹城市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