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桑得保护 产业得提升 农民得实惠 世界遗产地 千年古桑林 ——“冀鲁党报社长、总编、摄影名家夏津行”采访活动撷影图/文 本报记者 皇甫晓文

淄博日报 2018-06-01 10:13 大字

黄河故道,椹果飘香。5月26日,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向夏津,在黄河故道古桑树群内,农民们便开始了忙碌的一天。1个多月前,这里被联合国粮农组织授予“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为山东省唯一。

当天,由德州日报社、山东省新闻摄影学会德州分会联合夏津县委宣传部共同举办的、为期2天的“冀鲁党报社长、总编、摄影名家夏津行”新闻采风活动拉开帷幕。来自新华社、大众日报、齐鲁晚报、山东商报、衡水日报、济南日报、淄博日报、泰安日报、聊城日报等新闻媒体负责人、摄影名家走进这座千年古县,用镜头发现、聚焦美丽夏津的古朴之美、现代之美、生态之美。

夏津县位于鲁冀交界、黄河故道,黄河干流两次流经,6次泛滥决口,为这里留下一片30万亩连绵起伏的沙丘。在当地人民长期与风沙抗争过程中,由于桑树的生命力旺盛、根系发达,成为防风固沙保土的重要树种。如今,这里的桑树种植达10万余亩,百年以上古桑2万多株,树龄最大的已有1500多年历史。4月19日,联合国粮农组织授予夏津黄河故道古桑树群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夏津县始终秉承“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古桑群”的理念,围绕古桑树这独一无二的宝贵资源,从一粒椹果到桑实现了全元素利用,衍生出生态旅游、桑产业等一二三产融合的产业链,让生态资源成为夏津绿色发展的第一资源。

眼下,正是桑椹成熟的季节。一大早,家住夏津县田庄乡闫庙村的闫法银一家就开始了采收桑椹。在夏津,很多古桑树冠高达10米以上,为了不破坏娇嫩的椹果,果农们一般使用“抻包晃枝法”进行采收:只见树下几人抻着一张大大的布幔,闫法银勾住挂满果实的枝条轻轻晃动,“簌簌簌”,顷刻间椹果纷纷落至布幔之上。一个早晨下来,闫法银足足收获了100公斤的桑椹。采摘的椹果有的以每公斤4到6元的价格卖给游客,更多的则是卖给加工椹果的公司。

桑树浑身是宝,果实、桑叶、桑黄、桑耳、桑籽均可入药,具有增强免疫力、缓解疲劳、抗氧化等功能。在桑产业研究院,椹果酒、椹果糕、桑叶面、桑白皮、桑黄等琳琅满目的桑产品令人眼前一亮。

圣源集团看好椹果深加工的前景,与中国中医科学院屠呦呦团队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叶光祖建立合作,共同开发椹果价值。目前,他们研发的椹果酒、椹果汁等产品实现了量产。在圣树源桑叶茶基地记者看到,采茶女们将从桑树上采下的茶尖,经洗晾、切叶、杀青、揉搓、解块、烘干、制香等工序后,制成清香扑鼻的桑叶茶,一斤能卖上百元。据了解,夏津东方紫、卡洛斯、圣源等桑类企业发展迅猛,目前年加工椹果能力达2万吨,桑叶1000吨。

近年来,为更好地保护这片遗产,夏津县制定了古桑树群保护与发展规划,推进标准化种植,建立了黄河故道森林公园;聘请李文华、向仲怀、束怀瑞3位中国工程院院士为古桑树群保护与发展工作的顾问;通过招商引资,引来汇源果汁、德百集团等,建设了果汁加工厂、德百温泉度假村和旅游小镇以及各类休闲观光项目,并连续举办11届椹果生态文化节,仅去年,接待游客就超过200多万人次。

一系列组合拳之下,夏津县真正实现了“古桑得保护、产业得提升、农民得实惠”的可喜局面,“青山绿水”成了当地群众致富的“金山银山”,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丰收。

新闻推荐

从砍树到种树,从提篮小卖到全元素利用,夏津黄河故道古桑群焕发勃勃生机—— “两山”理念入心,“世界遗产”生金

乡村产业振兴实践□王世翔张海峰报道5月19日,夏津黄河故道森林公园内游人如织,享受椹果采摘乐趣。当日,...

夏津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夏津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