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夏津 绿色“流金”
[摘要]全省唯一:夏津黄河故道古桑树群入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1月19日,联合国粮农组织致函农业部,“山东夏津黄河故道古桑树群”通过联合国粮农组织评审,正式被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这也是全省唯一一个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夏津最大的特色是绿色,最具竞争力的优势是生态。”夏津县委书记才玉璞说,夏津县始终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积极探索绿色发展新路子,致力建设生态文明的先行区域、绿色产业的新兴基地、幸福宜居的美好家园,努力把生态优势变成发展优势,先后取得了“中国椹果之乡”“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道地优质药材种植基地”“国家级水利风景区”“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国家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等称号,“夏津椹果”是中国地理标志商标。
治沙造林,绿色满“仓”
走进位于德州市西南部夏津县黄河故道范围内的古桑树群,沿园内观光路拾阶而上,古色古香的朱国祥纪念馆映入眼帘,清康熙13年(1674)年,朱国祥就任夏津知县,发现此地“地半沙滩、不宜稼禾”,便晓谕百姓“多种果木,庶可免灾而裕才用”。当地百姓遵照知县意见,结合千年来的治沙造林经验,仿照前人继续在沙地中种植桑树,到了清朝中叶,夏津黄河故道上已是桑树郁郁,一望无边,清雍正时知县陈学海有诗赞曰:苍椹奠得民安业,处处丰登乐岁畦。上世纪20年代,夏津县桑树种植达到鼎盛时期,有桑林8万亩之多,历史记载“此间树木繁盛,援木攀行二十余里”,这在平原地区,保存如此完整的古树群落也非常罕见。现遗产地范围内仅遗存古桑林1500多亩,百年以上古桑树1.2万余株,繁茂的古树屹立在连绵不断的原始沙丘上,是我国最大最古老的人工园林,有“北方落叶果树博物馆”的美誉。
如今,这里植物资源丰富,有55科117属210种,森林覆盖率达61.8%,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最高达每立方厘米13万个,被誉为地球同纬度生态环境最好的区域之一,“生态高颜值”已成为夏津的最靓丽名片。
从“一”枝独秀到接“二”连“三”
1月19日,位于黄河故道森林公园的夏津德百温泉小镇入口处,枝桠上挂满红丝带的2株百年古椹树,在清冷的空气中显得格外晃眼,走入正在紧张施工项目现场,城墙下、道路上、庭院中,处处可见这种百年以上的古椹树。
最大限度的保护好古树资源,是“生态夏津,绿色发展”的最佳注解。围绕古树资源保护,夏津县制定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制度,建档、立卡、挂牌,签订管护责任书,给农户发放古树补助,年资金补助额百万余元。
然而,因为不能直接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这些古树一度是当地村民眼中的“鸡肋”,伐树,既可惜又不允许;留着,收入不及种粮种棉。“现在看来,这就好比守着一座金库,却不知道如何开发,而处理又是一件难事。”位于夏津县黄河故道森林公园腹地的苏留庄镇左堤村村支部书记石玉福说。
古树属于不可再生资源,必须寻找一种循环的方式保护好、开发好。 2012年,夏津县设立生态旅游区,以发展旅游的方式让这些古树“有了用武之地”。
几年来,围绕古树资源,夏津开发了颐寿园、杏坞园、香雪园、万亩槐林自驾游基地等旅游景点,并辐射打造了圣树源中医药健康旅游基地、德百温泉度假村、会盟台、东方紫桑文化博物馆等景观,围绕“椹果为媒、节庆搭台”主题,相继举办了十届椹果生态文化节,去年成功举办了“百家媒体联访”“百名诗人联颂”“百名艺术家联创”等系列精品宣传活动,开展活动150余场次。
每逢节假日,来自济南、聊城、石家庄及京津地区的游客络绎不绝。通过旅游让农业拥抱二、三产业,提升了产品附加值,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如今,生态旅游区全年接待游客200万人次。乡村旅游蓬勃发展,农业观光、农耕体验、休闲采摘、养生度假成为旅游新风尚。每年公园门票、养殖业收入、旅游商品收入、游乐收入、果品增值收入等旅游综合收入达6亿多元。
延长产业链粒粒椹果皆成 “金”
夏津县年产椹果14000吨,其中古桑椹年产7500吨,鲜果销售量3000吨左右。
放不住、运不出,早上摘,只能卖到当天下午,第二天免费送人都没人要,被当地人戏称“不长腿”的作物,这也曾经是夏津桑椹面临的现状。
如何破题?维护生态链,延长产业链,做强技术链,走一、二、三产深度融合的发展路子成了必然的选择。
而今,夏津桑产业正以加速度挣脱“一粒果”的束缚,从桑黄、椹果酒、椹叶茶到药品、食品、饮品、保健品,多元化利用令桑产业从各个环节、不同产业融入了现代农业。
“从一粒椹果聚变出一个特色品牌,继而衍生出一条旅游产业链,生态资源成为夏津绿色发展的第一资源。”夏津县长高善玉说,夏津椹果的发展路径印证了“跳出农业发展农业”才是现代农业发展方向的论断。
浑身是宝的桑树真正“长腿儿”走了出去。与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叶祖光以及北京宝德润生医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共同开发的果桑“大健康”系列保健品正在中试。
与中国工程院桑产业学界泰斗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与西南大学、齐鲁工业大学等高校院所合作,围绕桑叶、桑果、桑枝、桑树皮、桑根、桑菌、桑籽油等,推动“桑”的全元素利用,全方位开发药品、食品、饮品、保健品,进军大健康产业,打造完整的产业链,使椹果升值空间增长了几倍,保证了每户种植户平均年收入增收两三万元。“我们现在守着的才是‘金果果\’呢!”石玉福自豪地说。
多次到夏津进行过实地考察的联合国粮农组织科学咨询小组轮值副主席闵庆文这样评价,夏津这里是生态高颜值与发展新优势最生动的融合,也是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建设美丽中国的生动实践。
本版图片由齐鲁晚报记者刘军,本报记者周坤、王志伟拍摄
新闻推荐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17年,德州市在全省率先开展“清河行动”,全面建立市县乡村四级河长体系,设立河长8449名,形成了“河长+警长+网格员”日常管护机制。与会代表、委员针对这一话题展开热议。市政协委...
夏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夏津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