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瞄准“病根”一户一策

德州日报 2018-01-15 08:25 大字

[摘要] 市政府办公室派驻夏津县丁坊村第一书记陈晓,把精准作为扶贫工作的“生命线”——

□本报记者王志冕

“咱们村的进村路通了,浇地也方便了。”上月26日,记者来到夏津县南城镇丁坊村采访,谈起村里的变化,村民打心眼里高兴。

出夏津县城向南,仅8分钟车程,便可抵达丁坊村。它南临308国道,西距东外环仅200米。然而,优越的区位条件并没有为丁坊村带来财富,长久以来,该村的集体收入基本为零。去年3月,受组织选派,市政府研究室经济科科长陈晓来到丁坊村担任第一书记。扭转这一局面,成为她最重要的任务。

上任后,陈晓立即开始走访调研,一个月的时间几乎走遍了村里所有人家,也找到了制约发展的症结——路不通、水不来、地难种。“在村里召开的党员会和群众代表会上,几乎所有人都提到出行难、浇地难。路不通,乡里乡亲出村进村一身土一身泥,很不方便;水不来,村里一大半的地一年到头只能看天吃饭。 ”于是,陈晓多次邀请市交通运输局、水利局专家来村里考察,并上门协调联系相关部门,确定上报了修路计划,申请了机井项目。“去年11月,600米的进村路、前街路都铺设好了,并新打了4眼机井,还有两眼正在勘探位置,总算是把困扰村民的事解决了。 ”陈晓说。

村民普遍反映的问题解决了,人心齐了,大家对陈晓也更加认可。可村里的12户贫困户怎么办?陈晓又开始琢磨这件事。她决定实行“一户一案、一人一策”,瞄准“病根”开药方。“贫困户张孟保一家让我感触最深。张孟保患有脑瘫,妻子患有癫痫,两人均丧失劳动能力,家里拿出一百元钱都发愁。好在两个女儿不仅身体健康,学习成绩也非常优秀。尤其是大女儿张彩虹,考上了县一中。 ”陈晓先从解决孩子学费入手,多渠道争取救助款4000元,还自掏腰包每月资助两个孩子。与此同时,她为张孟保夫妻申请了低保,并联系企业提供虚拟岗位,通过政策兜底帮助他们脱贫。今年寒假,她还想带张彩虹去北京看看。“我想带她到大学校园里走走,看看外面的世界,让她明白困难终归是一时的,她还拥有美好的未来。 ”陈晓说。

年仅33岁的张起患有遗传性视网膜退变,两个女儿正在读小学,一家四口就挤在不足10平方米的小房子里。陈晓联系了眼科医院为他治疗,向镇政府申请了危房改造,还给他的妻子介绍了工作。目前,张起一家已住进干净的新房,他的妻子也安排了工作,既方便就近照顾孩子,又能够打工赚钱。

村集体没有收入,如何帮助村民走上脱贫致富路,一直是陈晓的心事。经调研,丁坊村有种植葡萄的传统,上世纪90年代几乎家家户户种葡萄。后来由于价格回落,村民大多改种玉米。在了解村民意愿的基础上,陈晓基本确定了建设100亩葡萄园的发展规划,今年3月开始种植。“我们采取土地入股分红的方式开展规模经营,并与田庄乡的葡萄产业园联合,由他们负责销售。入股的村民每年可以得到土地保底收益,还能享受到二次分红,使丁坊村贫困户脱真贫,真脱贫。初步预计,村集体年收入能达到3万元,入股农民每亩地收入能达到六七千元。 ”陈晓说。

采访结束时,陈晓正忙着联系爱心企业为村里贫困户的老人、儿童捐赠棉被、羽绒服。“快过年了,盼着他们过个温暖的春节。 ”

新闻推荐

德州市9家企业上榜

省级“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和创新企业认定

夏津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夏津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