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高质 红薯撬起增收杠杆

2017-04-27 21:28 大字
□本报记者 洪 祥

本报通讯员 刘建华

4月5日一早,冠县清泉街道办事处刘西村西头的地窖里,村民们驾驶机动三轮车,搬运外地购进的红薯良种。窖藏能力达到80万吨红薯的长方形地窖里,寄予了村民的致富梦想。冠县科技局驻刘西村“第一书记”靖国桅介绍说:“有着50年红薯种植经验的刘西村,通过生产高品质红薯,目前正致力于打造冠县乃至周边地区的红薯生产加工基地,小红薯撬起了群众增收的杠杆。”

说到刘西村种植红薯的历史还要从这里的半沙壤土地说起。50年前,为解决温饱问题,村里开始大面积种植红薯。由于自然条件好,红薯产量上去后,村里加工淀粉、粉条的作坊如雨后春笋般快速发展起来,农户自建的圆窖也多了起来。但是由于只重产量,红薯品种和种植技术落后,口味不佳,销路成为制约发展的瓶颈。

2015年6月,刘西村被定为冠县科技局双联共建村,靖国桅任村“第一书记”后,鼓励党员带头发展拿手的地瓜产业并组织30多名村民代表去地瓜产业发达的夏津县参观,学习品种、技术、防虫、建窖等问题。

从夏津回来后,村民纷纷自建地瓜窖,引进烟薯25号新品种,建设育苗大棚,忙得不亦乐乎。村民宋林虎算了一笔账,种植地瓜苗,一亩地收入一万元以上,再加上储存红薯的收入,每户年收入能达到十万元。

新闻推荐

夏津案例上了央视《今日说法》,夏津案例上了央视《今日说法》

盗窃手机“夫妻组合”栽了

夏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夏津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