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变股权农民当股东 党支部“领创办”合作社助力乡村振兴
6月16日,武城县武城镇肖邢王村土地股份专业合作社的麦田里,收割机正在紧锣密鼓地收割。“合作社流转了全村647亩耕地,将土地变成股权,让村民成为股东。村民既能享受规模种植的分红,又能从土地解放出来,多一份收入。”肖邢王村党支部书记高振河说。
2016年以来,围绕“土地谁来种,怎么种”等问题,德州掀起了农村党支部领办、创办土地股份合作社热潮,如今这一模式在德州乡村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碎片化”土地集中起来,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激活了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实现了小农户和现代农业的有效衔接。
党支部当“领头雁”
村民吃下“定心丸”
德州市是传统农业大市,但农业大而不强,农产品多而不优;农民组织化程度低、农业效益不高;年轻人不愿种地、留守老人种不了地,“谁来种地”等问题凸显。
德州市委采用“先试点、然后逐步推开”的办法,探索由党支部牵头把农民群众组织起来,蹚出一条农业规模化经营的道路。2016年4月,临邑县林子镇苗甫庵村土地股份合作社成立,探索实施“以地入股、按股分红”的土地股份化、集约化运营模式,成为全市先行先试的党支部之一。
“党支部领办、创办土地股份合作社,就是在群众自愿的基础上,推进和服务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提供耕、种、管、收、售全程统一服务,形成‘村党支部+土地股份合作社+乡镇为农服务中心’的模式,实现富民强村互融并进。”德州市委组织部负责同志介绍,2017年,这一创新办法在德州市推开,德州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推进农村党支部领办创办土地股份合作社服务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实施意见》。
临邑县恒源街道刘波海村是典型的城郊型村庄,多年来,村里大量劳动力向街道园区企业转移,土地利用率连年下降。同时,村里从事农业生产的种田能手、产粮大户迫切需要更多的土地来拓展经营规模。
2017年7月,由刘波海村党支部牵头,创办了金地利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如今除刘波海村以外,大孙、张庙、许庙、崔家、邓家等周围村庄土地也加入流转。
合作社通过与美国宜瑞安食品配料有限公司签订合约,进行优质玉米、小麦订单种植。高端肥料、农药由厂家直供,全面降低成本;采用喷灌技术、土地深松、深翻、分层施肥、精量播种、科学化控、绿色防控等一系列配套优质高产栽培技术,保障了粮食产量与品质。外出务工的村里人回来看到后感慨,现在村里的地,比农民自己以前从头到尾“伺候”的自家地还能产粮食。
更让村民放心把自家地交给党支部的是合作社的分红模式。合作社采取两次分红模式,一部分群众保底分红,群众以一亩地算作一股,前两年以每亩900元进行保底分红,以后按照每亩粮食1000元进行分红。第二部分是增产分红,对于保底分红超出部分,按照村入股、群众和合作社经营者三方均分进行分红。同时,通过整合各村闲散地、涝洼地等资源,村集体土地入股30余亩,按照保底分红模式,可实现集体经济增收3万余元。
相较于其他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的“单打独斗”,党组织的组织优势,为合作社的生产经营带来极大便利。德州市共规划建设128个“为农服务中心”,逐步实现涉农乡镇全覆盖。“为农服务中心”实行种子、肥料、农药等统购,耕种、灌溉、防治、收割等统管和农产品统销,最大限度降低了成本。
壮大集体经济
带领村民增收
郑庄村是平原县首个农村党支部领办创办合作社试点村。2017年,合作社运行的第一年,社员亩均分红1300元。去年,郑庄村拿出200亩地,与青岛贝事达农业公司合作,种植订单蔬菜,亩均收入3000元。
“合作社采取租赁等方式,解决农机具缺乏的问题,又通过农机农艺配套,实现了耕、种、收集约经营。因为用量大,能够以批发价购买农资,肥料每袋至少便宜10元,再加上种子、农药、机械等费用,亩均可节约开支50元。”平原县前曹镇郑庄村党支部书记、土地股份合作社理事长郑传蓬说,“同时,规模化种植有效开发出田埂、多余道路和边角未利用土地,增加了土地实际利用面积,实现了集体增收。
不用自己种地,收入却不降反增,这让老百姓对党支部经营土地充满信心。
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合作社要持续健康发展,选好当家人至关重要。在德州市目前已成立的合作社中,多数由村党支部书记依法兼任理事长,“两委”成员依法进入管理层。各地再由村民投票推选出信任的种地能手参与合作社日常管理,让专业人干专业事。
2017年,武城县推动农村党支部领办、创办土地股份合作社。借着政策东风,肖邢王村成立了土地股份合作社,高振河成了带头人。“成立合作社是为了把零散的土地连方成片,实现规模化经营。”高振河说。
村里专门开大会进行协商,根据村民的意愿,全村2200亩耕地中有647亩地入股合作社。“一些沟、渠、埂、路平整完之后,土地增多了,集体也有了收入。”高振河说。
一张《小麦、玉米种植投资明白纸》,详细罗列了入社前后旋地、播种、浇地、撒肥、收割、虫药等23项开支,让村民算清了这笔账。“入社前每亩所需费用是929元,入社后每亩798元,减少了131元。”高振河说。
武城县坚持“支部主导、群众自愿、风险共担、集体增收”的原则,让群众有更多收益,让村集体能稳步增收。在收益上,实行两次分红的模式,第一次保底分红,由合作社根据农户土地入股数量,按照每年每股协议价进行;第二次分红将盈余部分的50%分给社员,其余50%用于合作社运转和村集体收益,壮大集体经济。不仅如此,武城县还试点合作社购买政策性和商业性两个保险“兜底”,遇到灾年绝产,每亩地还能有750元的保险收入,有效解除了村民的后顾之忧。
村里无钱、无人办事,党支部缺乏服务群众的经济实力,这是很多乡村面临的难题。德州市以组织振兴为抓手,聚焦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这一落脚点,让村集体增收,让村民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据统计,通过土地入股连片经营,整理沟渠、埂、路等新增土地2%左右,这些土地以集体资产形式入社参与分红,村集体同时又参与合作社利润分红。入社后户均每年增收1550元,集体年均增收2万元左右。
党支部找帮手
产业链上做文章
第一个把全村土地集中起来,流转给鲁望农业集团,提起这件事,平原县桃园街道吴家庄村党支部书记赵建平依然很得意。“村里成立合作社把地集中起来,再入股到鲁望农业集团农业示范区,不仅有流转费,年底还有二次分红。平时还可以打工挣钱,收入高多了。”赵建平说,赵建平不仅是农业示范区的田间管理员,还义务当起了公司的宣传员,逢人就说企业的好。
“公司有专家坐镇,播种时间、种苗密度都有科学依据,比咱这些老把式强得不是一点半点。”赵建平说,去年,鲁望集团的7000亩糯玉米丰产又丰收。
2017年,平原县在桃园街道与鲁望农业集团成功合作,探索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双方约定,桃园街道通过党支部“领创办”合作社,整合土地2万亩,依托鲁望集团的资本、人才优势,打造集现代农业、特色小镇、三产融合、综合服务为一体的乡村综合发展样板。
党支部领办、创办合作社,让小农户与大市场有机衔接,推动了农业结构调整。随着这项工作的不断完善与深化,产业振兴迅速破题,工商资本进军农业领域发展“新六产”也有了很大变化。许多合作社主动对接农业龙头企业,发展订单农业,收入有了大幅提高。
2017年,平原县王杲铺镇在探索农村党支部领办、创办土地股份合作社过程中,为解决土地规模经营经验、技术、资金不足问题,与平原县鑫源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签订合同。
集体以沟、渠、路、井、电等基础设施入股,农户以土地入股,专业合作社以资金和技术入股。流转出的土地全部交由鑫源合作社进行经营,土地的种、产、销全部纳入鑫源合作社统一管理。粮食收益,三方按照一定比例进行分红。
有党支部领办、创办合作社的公信力,有“田保姆”的专业管理,王杲铺镇32个村党支部领办创办合作社全部与鑫源粮食种植合作社签订合同,流转出的22152亩土地的种、产、销全部纳入鑫源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统一管理。
手握2.2万亩耕地,鑫源合作社迎来了山东农科院鲁研种业公司、河南金娃娃有限公司、中粮、宜瑞安、中国农垦集团等国内各大龙头企业的主动对接,涵盖了良种、农资、管理、农产品深加工、销售等全产业链条的各个环节,最大限度地减少了中间环节,提高了效益。
除了2.2万亩的粮田,王杲铺镇1.5万亩的蔬果产业,同样是吸引各农业龙头企业前来合作的“资本”。王杲铺充分利用本地特色瓜果种植优势,前端引入蔬菜种植龙头企业,打造绿色品牌。后端对接三产企业,发展产品深加工,实现一二三产深度融合。目前,已经引入金珊食品有限公司酱菜深加工项目,实现传统蔬菜产业做大做强做优。
随着各类龙头企业的进入,形成了各类优质资源的聚集。去年,山东农科院鲁研种业公司、中粮、宜瑞安、中国农垦集团等13家大型企业在王杲铺镇成立“推动王杲铺镇乡村振兴战略产业联盟”,党支部“领创办”合作社由单兵作战向产业联盟转型升级。
新闻推荐
回纹双大耳彩陶罐四坝文化人形彩陶罐四坝文化人头形器口彩陶瓶大地湾四期文化垂鳞纹秦公青铜鼎春秋...
武城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武城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