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孔道 所以丝路 走进“甘肃文物菁华展”
回纹双大耳彩陶罐四坝文化人形彩陶罐四坝文化人头形器口彩陶瓶 大地湾四期文化垂鳞纹秦公青铜鼎春秋 公元前700——前476年青铜马东汉龙提梁飞虎凤钮青铜盉春秋 公元前700年——前476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近日,《丝路孔道——甘肃文物菁华展》在北京中国国家博物馆隆重启幕,参展的516件(套)精美的文物艺术品中,仅国家一级文物就达322件,系当之无愧的重磅展览,全方位展现了西北历史文化演变的万种风情——
□郭京宁
孔道,意为四通八达的要道。地处丝绸之路“黄金段”的甘肃又被称为“丝路孔道”。这里素有“中国彩陶之乡”之称,具有独立的彩陶文化体系和完整的发展史,代表了中国新石器时代彩陶艺术的高峰。在展览上,观众可以欣赏到以史前大地湾文化、河陇青铜文化、早期秦与西戎文化、汉魏晋唐时期河西文化、丝绸之路文化、多元民族文化为主体的西北历史文化演进史。
历五千年风雨的彩陶瓶
八千年前,甘肃大地湾温暖湿润,河谷宽广,土地肥沃,受到中原青铜文化和欧亚草原地区青铜文化的双重影响,先民们用水、火、土创造出中国最早的彩陶文化。
这件距今5000余年、有着“千岁少女”美誉的宝贝曾作为甘肃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登上央视《国家宝藏》。在大地湾遗址出土的上千件陶器中,塑有人像的彩陶瓶仅此一件,该器物也许和原始宗教祖先崇拜有关,或是母系氏族崇拜的“祖先神”。远古时期人们还不知何为生,便要经历死的残酷事实。为死去的灵魂找个依靠,便是那时人们发明“人头形器口彩陶瓶”的意义所在。
它的器口不走寻常路地做成圆雕人头像,头部左右及后部刻画出短发,前额上垂着一排整齐的短发,形成齐眉“刘海儿”。目光深邃,蒜头形鼻,小嘴微张,似喃喃自语。双耳甚至还有时髦的耳洞,可以垂饰物。虽然素颜,但端庄大方。椭圆形腹部绘有三条大致相同的黑色彩画,以示衣饰华丽。
“如虎添翼”青铜盉
有翼神兽在中国古代文物中是一种流行时间很长的艺术主题。《山海经》中也有带翼神怪的记载。但有研究表明,早期的有翼兽文物多流行于中亚、西亚地区及亚欧草原,希腊神话中著名的神兽格里芬就是鹰头狮身有翅的怪兽,中国大约在春秋时期出现了有翼兽。
1974年出土于泾明乡长武城村的龙提梁飞虎凤钮青铜盉,为国家一级文物。壶身是一头身着翅膀的飞虎,四只虎爪自然支撑起虎身,虎头巧妙地制成壶嘴,虎的尾巴翘起成半圆形与虎头双耳相接,形成壶的提梁。细看提梁则是一条弓着身的长龙,龙头依偎着虎头。壶盖极为精致,盖上铸有一卧姿凤鸟。这把铜壶,把西方游牧民族的虎图腾与中原农耕民族的龙图腾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是西王母古戎族虎的传人与中原民族龙的传人融合的完美证据,象征着春秋以前中原帝王与西王母部族首领在泾川一代交往的历史。
西汉彩绘木轺车
张骞凿空西域,河西归汉后,汉武帝设四郡,对河西走廊进行有效的行政和军事管理。汉唐之际,漫长的甘肃丝绸之路上,“使者相望于道,商旅不绝于途”,不同文化背景的族群融合共生。
西汉的彩绘木轺(yáo)车是迄今国内发现的最大一套,规格接近真实车辆。造型古拙浑厚,刻画精细,并施红、白、黑三色彩。轺车,是古代专供上层贵族、相、侯或者帝王乘坐的一种轻便马车,多见于我国古代史书。《墨子·杂守》载:“以轺车,轮轱广十尺。”《晋书·舆服志》也载:轺车,古之时军车也。一马曰轺车,二马曰轺传。根据汉代车舆制度,伞盖的颜色是划分轺车(传)等级的依据之一。此木轺车主要由车舆、伞盖、御奴和辕马组成。车的左边是为官吏专设的坐垫,右边一位御奴正在驾车。根据这辆车的样式可以推定,乘用者(墓主人)当为六百石至千石的官吏。
二牛耕地图壁画砖
古代没有摄影技术,但一批敦煌、嘉峪关、酒泉和张掖高台等地魏晋墓出土的壁画砖上描绘的牛耕图、播种图、扬场图等正是对河西走廊农业发展的真实写照。
二牛耕地图壁画砖左侧绘二牛驾直辕犁(俗称二牛抬杠,是两汉时期主要的农业耕作形式),一男子右手扶犁,左手执鞭驱赶牛耕地。男子头戴冠,身着高领长服。后面的树上栖鸟,可能是受到男子鞭子声的惊吓,两只惊慌飞走,留在树梢的一只则惊恐张望。画面表现了当时河西地区农耕的场面,极具生活情趣。
石造像塔和镇墓兽
如果说一块壁画砖表现的是一个故事,那么造像塔表现的就是一组故事。北魏的三层石造像塔,塔身呈方形,每层四面均开龛造像,计有12龛,每龛雕刻有佛、菩萨、弟子、力士、飞天、供养人或佛传故事中的部分情节。造像塔是南北朝时期较为流行的综合性佛教艺术形式,题材内容多以尊像为主,也有本行、本生等佛教故事。塔上的造像“秀骨清像”,具有中国民族风格,展现了佛教东传过程中的中西方文化融合。
还有一般置于墓门口的唐代镇墓兽,施赭、黄、绿三彩,人面兽身,头生角,耳竖立,头、背竖起火焰形戟,双目圆鼓,面目狰狞,其狮形、带翼的风格同样吸收了西方元素的风格。
这些文物的地理跨度从甘肃东部、中部,一直到河西走廊最西端,涵盖了黄土高原、雪山、戈壁、绿洲等多样化地理特征,勾勒出一幅历史悠久、文采纷呈、多民族和谐共生的甘肃古代历史风景,充分展现了甘肃作为丝路孔道的历史地位以及在东西方文明交流互鉴中的突出作用。
新闻推荐
扎根乡村15载,挽救200余名急症患者生命,德州好医生崔洪波 “我愿一辈子守护乡亲们”
□本报记者石少军15年如一日,凭借精湛的医术,挽救200余名急症患者生命,34岁的武城县四女寺镇李庄村卫生室村医崔洪波,用实际...
武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武城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