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大手拉小手”脱贫不担忧

德州日报 2017-07-14 09:20 大字

[摘要]武城探索“公司+合作社+贫困户”扶贫模式

武城讯(吴华伏胜旺李淑冉)7月2日,四女寺镇和洽社区大棚蔬菜种植扶贫项目现场,工人们正紧张施工,建设温室大棚。“这个项目投资100万元,覆盖李馆村、王庄村、西赵馆村3个村贫困户73户,我们成立了武城县安和种植专业合作社,与寿光市三元农业工程发展有限公司对接。 ”武城县安和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丙凯介绍,公司全程跟踪项目的规划、施工、种植技术指导和蔬菜销售,能很好地规避风险,贫困群众通过入股分红、入社打工,户均年收益将在6000元以上。

“通过公司和合作社的‘大手\’,拉着贫困户的‘小手\’,降低了市场风险,让贫困群众真正从产业化链条中得到实惠,实现长效稳定脱贫。”县委书记张磊说。武城县积极推行“公司+合作社+贫困户”的扶贫模式,扶贫项目村成立合作社,与公司结成“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利益共同体,发展“订单式”扶贫项目,既有效降低了市场风险、保障了贫困群众收入,又提高了扶贫项目的规模化和辐射带动力。

今年,武城镇与诸城浩天药业有限公司合作,在孔庄村投资257万元,建设占地面积360亩的中草药种植扶贫基地,项目覆盖贫困户505户1066人。“通过成立专业合作社,与浩天药业签订订单式合同,公司对基地内中草药品种提供育苗、种植和烘干加工等技术支持,并以保护价回收产品,有效降低了市场风险。 ”县扶贫办常务副主任徐洪泉介绍,贫困户通过股金分红、直接参与项目等方式,户均年增收将超过700元。

“依靠公司带动,将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紧密结合起来,实行一体化经营,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机制,拉长了项目的产业链条,提高了扶贫项目的整体效益。”县长朱恩鹤说。目前,通过“公司+合作社+贫困户”的扶贫模式,已有2300余名贫困群众实现顺利脱贫。

新闻推荐

房屋征收公告程序违法被撤销

【案情】武城县人民政府于2013年10月30日作出《房屋征收公告》,决定对武城县六六河以南、青龙河以西、北方街以北、西环路以东范围内所有建筑物、构筑物及地上附着物实施征收。原告顾玉光所属...

武城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武城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