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贫困户喜牵“扶贫牛”,贫困户喜牵“扶贫牛”

德州日报 2016-05-31 11:34 大字

[摘要]武城县庞庄村实施肥牛养殖项目,成立合作社抱团经营——

“快来看看俺家的牛,去年底刚买的时候不到400斤,现在至少也得有750斤了,更可喜的是俺家的牛现在还挂了胎。”5月27日,张洪林向记者说起自家的肥牛,难掩喜色。

今年62岁的张洪林是武城县郝王庄镇庞庄村的贫困户,因自身患心脏病,不能干重活,外加老伴患有直肠癌,需长期服药,生活陷入困境。

去年村里实施的肥牛养殖项目,让他走上了养牛增收的路子。“养牛一年出栏,扣除成本,一头至少可以赚4000块钱。养母牛效益更好,一头刚出生的小牛犊就能卖到2500块,我琢磨着,明年再多养几头,我家很快就能脱贫。 ”张洪林说。

据庞庄村党支部书记庞恩庆介绍,肥牛养殖项目是省派“第一书记”杨洪正帮助实施的脱贫项目,总投资35万元,其中财政专项扶贫资金30万元,共覆盖贫困户50户。

庞庄村基础设施落后,产业结构单一,没有支柱产业,导致农民增收致富难,全村现有农户428户,其中贫困户就有193户。如何根据本村的自然资源实现传统产业向特色高效生态产业的转化,成为摆在村领导班子面前的难题。

2015年8月,庞庄村组织召开了村民代表大会,杨洪正提出发展肥牛养殖的思路,获得了村民的积极响应和大力支持。“我们利用省财政专项扶贫资金30万元,统一购进5至6个月龄、平均体重200公斤左右的架子牛50头,分配给贫困户进行育肥。 ”杨洪正告诉记者,为了调动贫困户养殖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参与项目的贫困户每户交1000元作为风险金,然后利用这笔资金购买豆粕1.375万公斤,平均分配到养殖户手中作为精饲料。

为改变养殖户单打独斗的养殖局面,庞庄村成立了养牛专业合作社,使养殖户抱团养殖、抱团经营、抱团销售,实现了五个统一,即统一品种、统一防疫、统一饲料供应、统一技术培训、统一销售,有效解决了项目参与者怕没有资金支持、怕养不好、怕卖不了的“三怕”问题。

目前,肥牛项目养殖户全部实现了舍饲圈养,积攒下来的牛粪堆积发酵后成为优质的有机肥,用于农业生产,既省了购买化肥的钱,又提高了土地的肥力,实现了产业的良性循环。“现在我们村除了积极发展肥牛养殖项目外,还在筹划分布式光伏并网发电项目,摘掉庞庄村的贫困帽子指日可待。”对此,庞恩庆信心十足。

新闻推荐

省城镇化工作调研组来德州市,省城镇化工作调研组来德州市

本报讯(记者 王德鹏 通讯员 尹元渤 刘志钊)6月19日,省城镇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省住建厅巡视员耿庆海带领调研组到武城县调研城镇化工作。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武城县委书记张传忠陪同。...

武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武城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