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私塾先生18岁当私塾先生,95岁登大学讲堂
整理新完成的作品《朱子家训》点击查看原图96岁高龄的钱子厚依然每天笔耕不辍点击查看原图当年祖父留给他的教材点击查看原图已陪伴他80多年的砚台点击查看原图经常有徒弟到家中求教点击查看原图向后辈讲解书法知识点击查看原图4月8日清晨,武城县振华街一处居民小区,钱子厚老人梳洗完毕,吃过早餐,照例要诵读一段古文,然后静身凝气开始研习书法。曾是一名私塾先生的钱子厚,今年已是96岁高龄,他坚持这样的生活习惯,已有60多年的时间了。
“我的曾祖父钱书阁和弟弟钱陵阁、祖父的哥哥钱葆青都是秀才,祖父钱东山是一位私塾先生。”钱子厚虽已高龄,但身板硬朗,思维灵活,讲话声如洪钟,底气很足。据老人讲,他出生于武城县梁庄乡钱庄村一个书香世家,从7岁起跟随祖父读书,8岁正式上学,18岁时当上了私塾先生,开始在本村及周边教书。
私塾,是我国古代社会开设于家庭、宗族或乡村内部的民间幼儿教育机构,私塾的教师俗称私塾先生。钱子厚回忆说,他最先学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正式上学开始读
“四书五经”。一般私塾的学生不会超过10个人,老师会根据每个人的特点因材施教,背书、习字是主要的功课。“每天吃完早饭开始背书,写毛笔字。还要听老师讲书,一天讲三次,每个字都要讲解。除了反复背诵和听讲解外,学生要每五天编写一篇文章。
当私塾先生时,钱子厚就向学生讲解“四书五经”,到70多岁时他还能熟练背诵。现在,对于“四书五经”的内容,他依然能讲能背,每个句子出处及页数仍然记得清楚。他至今还保留着百余年前的“四书五经”教材,他视作宝贝,珍藏在身边,随时研读。在老人看来,能背诵不是目的,要理解每句话的涵义才重要。
“我一辈子只知道念书写字,外边的什么事别问我,就像个傻瓜。”钱子厚老人一生育有三子两女,已是四世同堂,家族已出了十几个大学生。“我小时候是爷爷带我上的学”,回忆教育自己的孙子,他也十分自豪,“大孙子六岁前就能认1500个字,都是我教的,每天认30个字。他现在已经考取了大学,专门研究汉语言文学。”钱子厚不只是教育自己的子女,他还义务收了30多名研修书法、国学的徒弟。去年,95岁的他还应邀走上了大学讲堂,给德州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学生们讲课。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应记者要求,老人诵读了一段《诗经》,让人仿佛回到了百年前的时光。近些年,为传承国学文化,钱子厚根据自己对“四书五经”的理解编写了《诗经体注会解》《上孟备旨》《下孟备旨》等书籍;还根据自己研习书法的心得,专门编写了一万字的《书法摘要》以及个人字帖精选等,这些书籍均用正楷书写,并装订成册,作为“教材”留给后人学习。记者吕廷川摄影报道
新闻推荐
2011年12月30日,武城县举行“爱心助残”轮椅发放仪式,65名贫困重度肢残人员喜获免费轮椅。近年来,武城县大力开展“爱心助残”活动,全力为残疾人解决实际问题,不断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让...
武城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武城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