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武城探路“循环扶贫”,武城探路“循环扶贫”

德州日报 2015-12-08 12:15 大字

[摘要]整合资金建基地分批入驻贫困户

本报讯(记者朱代军通讯员 王玉磊 吴华)前不久,张高丽副总理在山东调研扶贫工作时,武城县李家户镇党委书记卢远飞作为全省唯一乡镇书记代表作了汇报发言,他汇报的内容是“循环扶贫”模式。通过这种模式,李家户镇将利用5年时间,帮助8个村425户贫困户彻底脱贫。“循环扶贫”是武城的一项工作创新,就是通过把扶贫资金整合建基地,然后让贫困户分批入驻,使他们在基地里学到技能、增加收入、彻底脱贫,让基地成为循环利用的脱贫平台,解决原来扶贫“脱贫—返贫”的问题。

李家户镇有20个省级贫困村,精准识别贫困户3378户、贫困人口9011人。 2014年,该镇整合8个贫困村两年174万元扶贫资金,又筹集53万元,建成占地260亩的蔬菜种植扶贫产业园,让首批85户贫困户入驻,每户管理6个投资小、门槛低、用工少、使用年限长的小拱棚。“这就像一个扶贫学校,拱棚基础设施免费使用、种植管理技术免费提供,就连瓜苗、肥料也由政府先行垫付,等到蔬菜销售后再进行偿还。”李家户镇镇长刘健介绍。截至目前,首批贫困户种植的4茬蔬菜70%销往北京新发地等大型蔬菜批发市场,每户净收益都达到1.4万元以上。

今年54岁的李贵柱是李家户村的贫困户,家里有瘫痪在床的母亲,妻子患有腰椎疾病,以前仅靠6亩土地过日子。今年4月,李贵柱成为李家户镇扶贫产业园的首批“学生”。“第一茬种的冬瓜和西瓜,两个拱棚收入1万多块钱。后来两个拱棚又种上了茴香、香菜、菜花和菠菜,今年收入2万元没问题。 ”“我们采用周期制管理模式,根据各村贫困户数量,动员3至6户贫困户自愿结成互助组,自行确定入园顺序,每年一户,循环推进、梯次脱贫。”卢远飞说。

李家户镇的“循环扶贫”模式为武城县***工作找到一条新路子,这也得到了市委常委、副市长、武城县委书记张传忠的肯定。“整合资金建产业园,可以最大限度发挥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率,解决分散扶贫产业规模小、技术指导滞后、持续发展能力弱的问题,提高了精准脱贫率,缩短了扶贫周期。”张传忠认为。目前,李家户镇这种以蔬菜产业为突破点、以互助组为连接点、以扶贫产业园为培育基地、以镇村服务为保障的“循环扶贫”模式已在全县推广。

作为全省唯一的农村扶贫开发精准识别试点县,目前武城的扶贫工作正从“大水漫灌”变为“精准滴灌”,从“千篇一律”转向“个性化定制”,预计两年内全县将减贫2.5万人。

新闻推荐

武城精准实施民族乡村帮扶工程,武城精准实施民族乡村帮扶工程

40余单位参与 确定169个项目

武城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武城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