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武城:打造协同发展先行区,武城:打造协同发展先行区

德州日报 2015-10-20 12:27 大字

[摘要]发挥邻边经济优势 主动承接产业转移

武城讯(王涛王玉磊)进入10月份以来,武城县水星集团精密机械零件加工和涡轮增压项目生产进入了满负荷运转状态。该项目总投资4.6亿元,主要为一汽大众、通用汽车等知名汽车制造商配套生产,项目全部投产后,年可实现销售收入20亿元、税收2亿元。

该项目是武城县吸引武商矫东平返乡投资兴建的。去年,该县成立了500余名企业家参与的京津冀武城商会,梳理出玻璃钢及中央空调、汽车和汽车零部件、农副产品深加工三大主导产业的延伸路线图,面向武城籍京津地区企业家开展对接交流,先后吸引海燕农业、德邦体育器材等10余个项目落户。《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正式颁布前,武城县就根据政策导向超前谋划,以德州主城区与武城同城发展为依托,以承接京津冀产业转移为主攻方向,力争在全市率先突破、走在前面。“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包含政策、资金、项目等高端优质资源。武城与河北交界,邻边经济优势明显,多年来向京津冀地区输送了众多商业、技术等各类人才,承接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辐射具备天时、地利、人和等优势,为此我们提出了举全县之力打造京津冀协同发展先行区的目标。 ”市委常委、武城县委书记张传忠说。

武城县根据京津冀计划转移的信息技术、装备制造等8大类产业指导目录,围绕县内主导产业重点发展方向,筛选重点龙头企业和骨干企业,与梳理出的京津冀地区37家央企强企、79家大型民企、493家全国工商联执委企业积极对接,探索建立跨区域协调管理、土地流转、税收分享机制,实现互利共赢。目前,全县通过挂大联强实现转型升级的企业达30家。“京津冀产业转移的基本导向是产业集群模式,采取集中式布局,即用园区和基地为承接载体。 ”武城县县长王胜强说。全市明确“一区四基地”定位后,武城县加快县经济开发区、市南经济开发区、鲁权屯工业园“两区一园”建设力度,分别打造承接京津冀产业转移的主阵地,对接德州主城区、同城发展、融入京津冀的桥头堡和承接京津冀地区产业转移的创业基地和科技孵化基地。目前,县经济开发区入园规模以上企业120余家,鲁权屯镇形成运河沿岸独特的经济虹吸区,市南经济开发区入园企业20余家,正在成为服务德州主城区的“卫星城”。

打造协同发展先行区,就是要协同各种要素形成合力。武城县财政每年列支500万元作为人才发展专项资金,加强与京津地区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对接合作,与中国农科院、国防科技大学等10多家院所建立合作关系,共建高校技术转移中心、高校“众创空间”。围绕完善城市功能、健全公共服务体系等工作,全力建设京津冀南部重要生态先行区,投资30亿元推进的6大类36项城建工程全面提升了产业承载能力和人口集聚能力。

新闻推荐

武城丰裕食用菌“进京”,武城丰裕食用菌“进京”

联姻北京首农

武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武城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