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推广适宜品种 告别手掰棒子,推广适宜品种 告别手掰棒子

德州日报 2015-10-22 12:27 大字

武城讯(王涛吴华玉磊)“15亩玉米用了3个多小时就完成收割,籽粒烘干后直接归仓,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 ”提起今年玉米收获的情形,有着多年种粮经验的武城镇东小屯村村民李庆营激动不已。

以前,每逢秋收,在武城县的田间地头到处是农民手掰棒子的情景。如今,像李庆营一样,这个体力活已逐渐被机械替代。这一转变的背后,是该县大力推广农机农艺结合的成果。

近年来,武城县在实现小麦生产全程机械化的同时,在玉米产前、产中实现机械化的基础上,以速脱水玉米品种的种植、玉米籽粒收获和烘干技术的推广为突破口,积极探索出了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新模式。“机械化生产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更是解放农村劳力、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物质基础。 ”市委常委、武城县委书记张传忠如是说。

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的实现关键在降低玉米水分上。“含水量是决定玉米能否安全高效、不破损收获的一项重要指标。 ”武城县农机推广站站长苏杰介绍。秋天气温低,含水量很难在短时间内降低,机械脱粒时很容易造成籽粒粉碎、丢失。为此,该县大力推广速脱水玉米品种,并适期晚收,解决了籽粒易粉碎丢失的问题。同时,通过引进半喂入玉米籽粒收获机,由原先的玉米穗收获转变为玉米粒的收获。

走进武城县兴家农机合作社,一座近10米高的机器矗立眼前,工人们正忙着把玉米铲进机器的“肚子”里。“这是粮食烘干机,日均可烘干粮食300吨,完全满足我们的生产需要。 ”该合作社社长耿兆江介绍。以前,“晒粮食”是个大难题,粮食烘干机的引进让这一难题迎刃而解,经机器烘干后的粮食可以直接入仓保存。如今,武城县已引进低温烘干机和高温烘干塔等30台(套),日烘干玉米能力达1000吨以上,更吸引了河北、天津等外地客户前来烘干。

从品种选择到颗粒归仓,武城的玉米生产已形成“速脱水品种+包衣+控释肥+深松免耕多层施肥播种+机械化籽粒收获+烘干”的“一条龙”模式,“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是现代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一次有益尝试,这种模式将被推广到其他农业生产中去。”武城县县长王胜强说。目前,该县农机总动力达66万千瓦,小麦种植、管理、收获基本达到全程机械化,玉米机械化水平达到91%。

新闻推荐

武城9个工作组开始驻点招商,武城9个工作组开始驻点招商

1个乡镇对接北京1个区县

武城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武城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