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干部教育培训 提升科学发展水平,加强干部教育培训 提升科学发展水平
编者按
6月9日至12日,武城县在北京农业部管理干部学院举办“三农”工作专题研讨班。培训期间,农业部和阿里巴巴研究院专家关于农业农村政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发展休闲农业、农村电子商务等“三农”热点问题及政策走向的解读,让学员们启迪了思维、开阔了视野,而赴北京首农集团和小汤山国家精准农业研究示范基地开展现场教学更是达到了在情景中学习、在体验中受教的效果,为新常态下推动武城县“三农”工作创新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现刊发部分学员体会文章,供大家学习交流。
发展水利 服务三农 支撑现代农业发展
6月9日至12日,我有幸参加了在北京举办的农业部管理干部学院“三农”工作专题研讨班。专题研讨分集中研讨和现场教学两部分,集中研讨不仅分析了当前农业发展形势,更客观地提出了发展面临的问题与瓶颈;现场教学通过“看得见、摸得着”的直观感受,真正领略到“专业化、标准化、层次化、高效化”现代农业发展在实践中的应用。通过学习,既丰富了知识层次、又提高了思想境界,更为今后武城县水利事业健康快速发展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一、结合自身职能,全面提升管理保障能力。当前,我国现代农业发展正处于稳步提升的转型期。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队伍正日益壮大,如雨后春笋般在各地“开花、结果、茁壮成长”。作为武城县水利行业的“领头人”,立足自身职能,不仅要充分保障好居民生活用水,更要尽最大努力调引更多的水源满足灌溉需求。众所周知,武城县地处黄河下游,属于调引黄河水和卫运河水的末梢。尽管年初就积极协调省市水利部门,但是调引总量仍无法满足当前用水需求。这并不是“个例”,是“通病”,全国很多地方都面临着这样的窘境。若想“破题”,结合武城县实际,进一步疏浚清淤河道沟渠将是“一剂良方”,重点是打通田间“碟子沟、竹节沟、断头沟”,上下联动、部门并进,真正打造与农业生产、农村生活相适应的沟渠水网,实现“灌水引得进、余水蓄得住、涝水排得出”。
二、坚持建管并重,全面提高管护能力。在小汤山国家精准农业研究示范基地,现场看到了超大型喷灌设施,近千亩土地灌溉仅需半天时间,感受很深、感触很大。武城县作为第二批和第五批全国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连续五年新建、改建泵站48座,铺设各类输水管道963公里,清淤排水沟渠180公里,全县近20万亩农田用上了 “田间自来水”, 15万群众受益,灌溉效率不断提高。但多年来,水利项目重建轻管的局面仍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由于欠账太多,尽管投入大量建设资金,也仅仅是杯水车薪,只有拓宽投资渠道,重点鼓励引导更多的社会资金投入农田水利建设和管理,指导村庄因地制宜确定水利建设项目,逐步建立完善农田水利建设管理体系,激发群众参与的活力和动力,改变政府大包大揽的传统农田水利建设管理模式,才能破解农田水利投入不足、管护主体缺失、管理粗放等现实问题,解决农田水利建设和管理 “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三、自我强化监管,维护行业秩序和谐稳定。在北京首农集团,鹏程食品、创新食品等加工车间现场展现出“规范化、流水化、专业化、实用化”的一流加工模式,不但效率大大提升,而且产品附加值得到极大提高,随之而来收益也大大增加。由此可见,武城县水利行业做到“高效、规矩、管理”,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作为水行政主管部门,今后将当好水法律、法规的执行者,行业秩序的维护者,切实加强对水利行业的监督管理,建立公平、公正的行业秩序。针对水利建设与管理工作任务重、涉及面广、服务对象多的特点,坚持依法行政,完善法规制度,加大执法力度;坚持综合治理,多措并举,形成合力;坚持源头治理,标本兼治,重在治本。配强水事巡逻执法队伍,采取日常巡查、重点抽查、现场督查等方式,重点加强对涉水事项、水利工程建设、农田水利工程运行管理等方面的监督管理,维护依法取水、依法缴费的取用水秩序,确保工程建设质量合格、运行管理正规有序。
县水务局局长 于宝勇
创新思维 拓宽思路 推动现代农业快速发展
此次赴北京参加全县 “三农”工作专题研讨班学习,激活了思维、拓宽了思路,增强了新常态下加快武城现代农业发展的信心、决心。今年是创建现代农业示范区的关键一年,县农业局将以 “一园六区”现代农业示范区为主线,以 “生产标准化、经营规模化、服务社会化、发展产业化”为方向,着力推动新常态下武城现代农业快速发展。
一、突出特色、提升层次,推进集群化发展。加快推进“一园六区”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突出辣椒、食用菌、棉花、粮食、畜牧、观光农业六大特色,重点建设农产品加工产业园、以辣椒城为中心的辣椒产业聚集区、以李家户食用菌基地为中心的食用菌产业聚集区、以老城棉花加工产业园为中心的棉花产业聚集区、以古贝春公司粮食原料基地为龙头的粮食产业聚集区、以沙东奶牛等为中心的畜牧产业聚集区、以大屯水库为核心的观光农业聚集区,建成德州休闲“南花园”。
二、注重防控、强化监管,推进标准化生产。规范经营行为,全面推行农业投入品经营主体备案许可,强化经营准入管理。加强执法监督,完善农业投入品监督管理制度,构建监管信息平台,将农业投入品纳入可追溯的信息化监管范围。严厉打击违法违规生产经营行为,依法取缔制售假冒伪劣农资“黑窝点”。强化生产指导,突出抓好古贝春公司和新伟面业35万亩绿色原料基地等标准化基地建设,不断扩大建设规模和整村、整镇标准化示范创建。以现有85个“三品一标”认证产品为引领,稳步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和地理标志农产品,用品牌引领农业标准化生产。
三、突出重点、培育主体,推进规模化经营。积极培育种植大户,拓宽培育途径,突出培育重点,优化培育方式。着重对全县现有79户(承包土地30500亩)种粮大户给予政策、技术倾斜,壮大实力、稳定发展;加大对850户科技示范户的培训力度,努力培养更多新型农民,并鼓励其通过土地流转扩大经营规模成为专业种植大户,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同时,会同相关部门大力发展家庭农场和专业合作社,用新型经营主体引领现代农业规模化经营。
四、培育组织、健全体系,推进社会化服务。加快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力度,助推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现代农业的步伐。重点推进科技推广、现代物流和信息化三大服务体系建设。一是充分发挥县农业科技推广站、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村级农民技术员的农技服务作用,着力完善县乡村三级科技推广体系。二是积极构建现代物流体系。加大为民粮棉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海之声农村生态能源服务中心等现代物流的整合力度;完善以金正大公司和华迪公司为龙头、镇村“农资店”为终端的农业生产资料经营服务网络。三是积极建设信息服务体系,完善信息服务方式,充分利用多种媒介,畅通服务传输渠道,完善“农技云平台+农技专家+农技指导员+科技示范户+农户”的农技推广服务网络。
五、内外结合、协同发展,推进产业化发展。发挥优势、突出特色,以“一红、三白、一牧、一游”六大特色产业为主线,坚持“产业园区+龙头企业+标准化基地+合作社+农户”的闭环式产业发展战略。以农产品加工产业园为载体,以龙头企业为引领,发展标准化种养基地,辐射带动专业合作社和农户发展。以28家龙头企业为依托,不断延伸产业链、价值链,促进三产融合互动,实现农业附加值增加和农民增收,内外结合、协同发展,引领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
县农业局局长 张学丰
真抓实干 大胆创新 推动“三农”工作再上新台阶
6月9日至12日,按照县委统一安排,我有幸参加了农业部管理干部学院“三农”工作专题研讨班。经过几天的理论学习和实地考察,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拓展了思路。
一、着力健全现代农业经营机制。发展现代农业,必须用现代经营方式来改造传统农业,建立符合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的经营体制机制。一是积极推进土地流转。当前,推进土地合理有序流转是优化农村资源、实现规模化经营、促进农民长期增收的必由之路、大势所趋。目前郝王庄镇罗庄村300余亩土地向种粮大户流转集中,形成了规模种粮,实现了群众集体效益双赢。下一步,将以该村为示范村,科学引导村组及农民进行多形式的土地流转,最大限度地解放农村劳动力,实现多渠道增收。二是着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农民合作社是新型经营主体,能够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提高农民抵御风险的能力。目前全镇有王庄村振兴农业合作社为代表的种植、养殖、农机等合作社30余家,下一步将加大扶持力度,培养一批有思想、有能力的合作社长,让他们迅速成长,成为带动全镇合作社发展的主力军和领头雁。三是实施农业“走出去”战略。培育一批竞争力强的外向型农业龙头企业和标准化有机农产品种植基地,建设一个现代农业物流中心,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着力打造属于自己的淘宝村,逐步形成农产品连锁配送体系和电子商务网络。
二、着力打造现代农业特色精品。以“高端、高质、高效”为目标,在“做精、做细”上做文章,加快推动精品农业发展。一是优化农业结构。郝王庄镇种植业以种植粮食作物为主,农产品结构比较单一。此次到小汤山国家精准农业研究示范基地实地观摩后,感触很深。下一步,将结合各村特色和优势,大力发展瓜果、蔬菜、畜禽等产业,不断优化农产品区域布局,开发新产品,拓展产业链,努力形成“一村一品”特色产业,促进农业结构良性循环。二是拓展农业功能。依托大屯水库周边的良好环境,大力发展农家乐休闲观光农业,做好生态旅游文章。
三、着力培育现代农业新型农民。推进现代农业转型升级、构建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体系,迫切需要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一是全面提升农民素质。深入开展科技、文化、法律、政策进农村等活动,努力提升农民群众的文明素养,激发农民群众发展现代农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二是加强技能培训。充分利用农业教育资源,加强对种粮大户、合作社成员、农业企业经营者的培训,加大对致富带头人、科技带头人、经营带头人等优秀农村实用人才的培养力度,重点培养一批善于经营、精于管理、勇于创业、能够带领群众致富的复合型人才。
四、着力优化现代农业发展环境。加大对农村、农业、农民的扶持力度,为农业发展、农民致富营造良好环境。一是全面落实惠农政策。加大宣传力度,让群众及时了解各项惠农补贴政策,保证各项惠农政策家喻户晓,扎实做好惠农资金发放监管工作,确保让群众满意得实惠。二是持续加大投入,夯实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有效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三是推进农业政策性保险工作,为自然风险较大的农业项目办理保险,努力降低农业自然风险损失程度。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关键在于“三农”。在下一步工作中,郝王庄镇将直面挑战,攻坚克难,继续夯实农业稳定发展的基础,稳住农村持续向好的势头,力争“三农”事业发展实现新突破、再创新辉煌。
郝王庄镇党委副书记、镇长 祖全奎
立足农业资源优势 加速产业转型升级
6月9日至12日,我非常荣幸参加农业部管理干部学院“三农”工作专题研讨班,聆听了中央部委有关专家对农业发展的探索,专家讲师的思路清晰、问题深刻、方向明确,自己受益颇深。
一、适应新常态,正视农业发展形势。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已经进入“新常态”,农业发展也面临诸多瓶颈。李家户镇作为传统农业乡镇,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面对如何调整产业结构、如何打造支柱产业、如何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如何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等问题,还需要很长的路要走。下一步,李家户镇将坚持问题导向,规范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争取早日实现农业现代化。
二、加快思想转变,加速产业结构调整。通过认真学习把握上级政策指导方向,努力创新农业思维方式,从而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今年,李家户镇300亩设施农业产业园、80亩休闲农业生态园、60亩非转基因杂粮实验基地建设均取得了初步成效。下一步,我们将积极打造“生态绿色、有机健康”粮蔬农业品牌,充分利用电子商务优势,积极对外推介李家户镇的环境资源优势和农业品牌,把“B2B”融合到产业推广中,通过发展“互联网+”线上、线下综合销售模式,争取利用3-5年时间实现传统高产农业向现代品质农业的转变。
三、延伸产业链条,促进产业提档升级。一方面积极发挥现有农业资源优势,大力实施乡村旅游项目,发展休闲采摘、农家庭院自住体验等特色农业旅游项目,进一步丰富完善体验内容,定位 “近郊旅游和周末游”,吸引周边人流、客流、资金流向李家户集聚。另一方面,充分整合市场资源,吸引和建立农产品深加工企业,逐步建成鲜蔬集散中心、初级产品深加工中心、电子商务销售中心等配套服务产业,积极推介 “脱水蔬菜、有机蔬菜面条、有机杂果罐头”等农业品牌,争取5年内建成一处占地140亩以上的农产品加工、冷储、运输产业基地,促进农业产业不断提档升级。
四、以点带面,抓好示范带动和规模化发展。通过在蔬菜产业园区培育种植技术骨干、推广成功典型经验、开办培训学校等途径,把其打造成为新农人孵化培育中心。引导有经验、有能力、有实力的群众发展设施农业和特色种养殖,从而实现以点带面的示范带动作用。下一步,将重点培养休闲农业经营户、特色种植专业户、有机粮蔬技术能手等骨干力量,充分发挥和利用好现有农业产业资源优势,不断实现应用推广、模式推广、资源推广等现代农业产业的推广和应用,从而实现李家户镇农业产业的普及和规模化发展,让群众看到现代农业发展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五、运用市场规律,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在今后农业发展中,把培育新型经营主体与转变产业结构工作同部署、同考核,积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把有利于全镇农业发展、有利于农户增收、市场条件成熟的产业引入到产业园,通过前期示范、后期推广等转化成为当地特色产业。同时,逐步把适度规模化经营农场、规模化专业合作社、社会化服务组织等培养成为李家户镇的新型经营主体,争取利用5-10年的时间打造一支具备现代农业思维和技能的高素质农业专业队伍,逐步实现全镇现代农业的大发展,从而促进农业、农村工作的健康跨越发展,为建设“强、富、美”的李家户注入新的力量。
李家户镇党委副书记、镇长 刘健
建电商平台 促农业转型 让农产品变成指尖上的财富
通过参加在北京举办的“三农”工作专题研讨班,我深刻认识到电子商务是当今世界发展最迅猛、创新最活跃、带动能力最强、渗透性最广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的商业模式,把线上线下“两个市场”结合起来,成为拉动经济发展新引擎,内涵丰富、潜力巨大,对实施农业产业转型升级等也具有重要意义。
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是农业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使农业经营者可以更贴近市场,迅速了解到消费者的偏好、购买习惯及要求,提高生产的敏捷性和适应性,而且网络消费者对农产品品牌、信誉、质量、包装、文化、售后服务以及产地生态的要求比传统市场更高。如英潮公司在淘宝网上销售的鲜椒酱等有机农产品,原料源自绿色无公害基地,虽然价格较高,但销售额常居于单品排名前列,真正实现了优质优价。
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是建设现代销售体系的需要。传统农产品交易以批发市场和集贸市场为主,农产品通过层层经销商转到市场,最后才能到达消费者。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农产品可以实现从田间地头到消费者的流通,完成生产者和消费者的直接对接,减少了许多不必要的中间流通环节,大大降低了物流成本。武城镇丁王庄村200亩大棚葡萄,通过网络订单,共卖出巨峰葡萄46箱260斤,价格高于目前县内客商平均收购价。
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需要。农产品电子商务是一种新型的商业运营模式,随着电脑、智能手机的普及,互联网的完善及网速的提高,电子商务以商品繁多、选择性强,购物便捷、足不出户,价格实惠、性价比高的优势,对消费者产生了难以抵挡的诱惑,发展势头强劲迅猛。以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为基础的交易方式,破除了农产品流通的区域性限制,破解了农产品“卖难买贵”现象。同时,农产品电子商务配套产业链的发展,拓展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渠道。武城镇的东顺斋辣椒鸡、辣椒蛋采用“互联网+微信+养殖园”的销售模式,通过淘宝、微信实现了品牌推广和销售业绩双丰收。
近年来,通过淘宝、京东等各种平台和途径,武城镇电子商务取得了快速发展,但与其它行业相比,农产品电子商务应用水平还比较低。一是对农产品电子商务认识不够到位。对农产品电子商务认知较少,对辖区内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情况了解不够。二是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不够健全,生产的农产品质量参差不齐。三是农产品电子商务人员不够专业,缺乏既懂电商又懂农业的复合型专业人才,影响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四是农产品物流配送体系不够完善。农产品具有季节性,易腐性、品种多、级差大、保鲜难等特点,在对物流有特定的要求,尤其是冷链物流能力不够,制约着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五是品牌农产品网上交易不够丰富。目前网上农产品多数还是打价格战,品牌农产品网上市场占有率和影响力低,难以实现优质优价。
通过学习,我对电商有了新的认识,拓宽了农产品销售的思路。下一步,武城镇将依托淘宝、京东等第三方平台,建设网上电子商城,把特色农产品向外界推广,打造特色馆与专业村,为广大有志于将农业产业做大做强的青年人提供技术支持和业务指导,推动农村就业创业,促进群众致富增收。武城镇在借力电商走出去的路上努力探索着,相信在多方共同努力下,未来将有更多的农产品能插上电商的翅膀,飞得更稳、更远。
武城镇副镇长 宋秀红
新闻推荐
武城县举办农民合作社规范发展暨信息化培训班,武城县举办农民合作社规范发展暨信息化培训班
6月16日,武城县举办农民合作社规范发展暨信息化培训班,邀请山东益农电子商务公司高级讲师丛龙晓为大家授课。本次培训是按照农业部、发改委、财政部等九部门联合下发的 《关于引导和促进农民合作社...
武城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武城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