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2015年武城县小麦春季管理技术意见,2015年武城县小麦春季管理技术意见

武城时报 2015-03-09 14:44 大字

今年全县小麦生产,由于去年秋种期间大部分地块墒情较好,我们通过大力推广小麦规范化播种技术,播种质量提高,基本实现了一播全苗,冬前苗情是近几年来较好的一年。

目前存在的不利因素主要有:一是部分地块麦田墒情不足,旱情有进一步加重的趋势。二是部分秸秆还田旋耕地块,镇压不实,土壤松喧,存在着早春低温冻害和干旱灾害的隐患。三是部分播量偏大或者播期偏早地块,出现旺长。四是有些地块病虫害越冬基数较大,杂草较多。

针对苗情特点,春季田间管理的技术路线是:立足抗旱,强化分类指导,控旺促弱保稳转壮,科学运筹肥水,构建合理群体,奠定丰收基础。重点要抓好以下技术措施:

一、镇压划锄,增温保墒促早发。

为了预防春季干旱,千方百计保住地下墒非常关键。一定要在早春表层土化冻2厘米时(顶凌期)对各类麦田进行划锄,以保持土壤墒情,提高地表温度,消灭越冬杂草,为后期麦田管理争取主动。尤其是对群体偏小、个体偏弱的麦田,要将划锄作为早春麦田管理的首要措施来抓。另外,在春季浇水或雨后也要适时划锄。

对于吊根苗、旺长苗和耕种粗放、坷垃较多、秸秆还田土壤悬松的地块,一定要在早春土壤化冻后进行镇压;对长势过旺麦田,在起身期前后镇压。另外,镇压要和划锄结合起来,一般是先压后锄。

二、突出分类指导,搞好肥水合理运筹。

1、对墒情较差麦田,要及早浇水抗旱保苗。

当日平均气温稳定在3℃、白天浇水后能较快下渗时,要抓紧浇水保苗。浇水时应注意,避免大水漫灌、地表积水,出现夜间地面结冰现象。个别因旱受冻黄苗、死苗或脱肥麦田,要结合浇水每亩施用10公斤左右尿素。并适量增施磷酸二铵,促进次生根喷出。

对于没有水浇条件的旱地麦田,春季管理要以镇压提墒为重点,并趁早春土壤返浆或下雨后,以化肥耧开沟施入氮肥,对增加亩穗数和穗粒数、提高粒重、增加产量有突出的效果。一般亩追施尿素12公斤左右。对底肥没施磷肥的要配施磷酸二铵。

2、对于墒情较好麦田,肥水管理要因地制宜。

一类麦田的群体一般为每亩60-80万,属于壮苗。对地力水平较高,适期播种、群体70-80万的一类麦田,要在小麦拔节中后期追肥浇水,以获得更高产量;对地力水平一般,群体60-70万的一类麦田,要在小麦拔节初期进行肥水管理。一般结合浇水亩追尿素13-15公斤。

二类麦田的群体一般为每亩45-60万,是弱苗和壮苗之间的过渡类型。一般在小麦起身期进行肥水管理,结合浇水亩追尿素10-15公斤左右。

三类麦田一般每亩群体小于45万,多属于晚播弱苗。晚茬麦只要墒情尚可,应尽量避免早春浇水。一般情况下,春季追肥应分为两次:第一次于返青中期,5厘米地温5℃左右时开始,亩施尿素8-10公斤和适量的磷酸二铵;第二次于拔节期进行,亩施尿素5-7公斤,增加穗粒数。

旺苗麦田一般年前亩茎数达80万以上。这类麦田由于群体较大,叶片细长,容易倒伏。因此,春季管理应采取以控为主,控促结合的措施。

一是适时镇压。小麦返青期至起身期镇压,镇压时要在无霜天上午10时以后开始。二是喷施化控剂。在小麦起身拔节前喷施“麦巨金”等化控药剂,一般亩用量30-40毫升,对水30公斤,叶面喷雾。三是因苗确定春季追肥浇水时间。对于有“脱肥”现象的麦田,可在起身期追肥浇水;对于没有出现脱肥现象的过旺麦田,应注重镇压、划锄和喷施化控剂等措施。一般应在拔节期麦田分蘖出现两极分化,每亩总茎数达到70万左右时施肥浇水。施肥量为亩追尿素10-15公斤。

三、搞好预测测报,综合防控病虫草害。

春季是各种病虫草害多发的季节。一是及时搞好化学除草,特别是对于冬前没有进行化学除草的地块,应抓住小麦返青后起身前杂草刚刚出土的有利时机,及时开展化学除草。

返青拔节期是麦蜘蛛、地下害虫的危害盛期,也是纹枯病、全蚀病、根腐病等根病的侵染扩展高峰期,要抓住这一关键时期,积极进行防治。

四、关注天气变化,预防早春冻害。

最有效措施是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在降温之前灌水。

五、加强治理,严禁牲畜放牧啃青。

春季牲畜啃青,减产非常显著,因此坚决杜绝麦田啃青。

武城县高级农艺师 闫军

新闻推荐

全县宣传文化工作会议召开,全县宣传文化工作会议召开

本报讯 (记者 尹元渤)3月16日,2015年全县宣传文化工作会议召开,县委副书记赵华,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耿建强,副县长于萍出席会议。会议首先传达了全市宣传文化工作会议精神和市委常委、县委书记张传忠...

武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武城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