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法治阳光”暖民惠民,“法治阳光”暖民惠民

武城时报 2015-03-30 14:43 大字

在普通百姓眼中,“法律”似乎是个遥不可及的字眼。当他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许多人不懂得或畏惧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这时候,就需要司法行政部门用优质的服务为老百姓在法律维权路上保驾护航。

“让法治真正成为老百姓内心的信仰和生活方式,是全县司法行政干警的目标和追求……”县司法局局长卢宝利说。近年来,县司法局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夯实司法行政基层基础工作,扎实推进法治宣传、法治创建、法律服务和特殊人群管理工作,做到了服务群众出实招、解难题、见成效。

社区矫正 高墙之外塑新生

日前,家住武城镇的王某主动来到司法所,送来了近段时间的思想情况汇报。他表示:“感谢党和政府对我的关怀和照顾,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一定洗心革面重新做人……”

在老百姓眼里,罪犯一般在监狱服刑,但有一些符合条件的罪犯可以在社区接受矫正,可以在家生活,也不耽误工作。但是,在社区里服刑也要受到法律法规的约束。如何管理好这一群体,使他们更快更好地回归社会,成为摆在武城县司法行政部门面前的新课题。近年来,县司法局社区矫正工作秉承“教育、感化、挽救”理念,探索与实践行刑社会化的监管教育模式,综合运用专门机关与社会力量相结合的方式,为社区服刑人员悔过自新、重塑人生提供帮助,让他们在没有围墙的环境中改造成对社会有用的新人。

该局相关部门负责人说:“对这些社区服刑人员,我们把他们当普通公民对待,给予帮助教育,解除他们思想上的包袱。 ”近年来,武城县社区矫正工作人员在对社区服刑人员进行集中教育、法律学习、抽查监督的同时,更注重从人性化的角度,对他们进行生活上的帮助、情感上的交流,让他们顺利融入社会。

截至目前,武城县已累计接收社区服刑人员397人,重新犯罪率为零。目前在册社区服刑人员195人,无一人上访、闹访,无一人参与群体性事件。

法治宣传 无缝对接全覆盖

“我嫁到外村后,村里把原来我家承包分我的田地又分给了村里的其他人,我能不能要回来?”“我和丈夫分手后,他一直不给孩子学费和生活费,怎么办? ”3月6日,在县司法局“爱心妈妈法律维权服务队”举办的法治宣传活动上,不少妇女同志纷纷向律师和司法行政干警咨询,期盼用法律手段来解决自己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针对部分妇女文化程度偏低、法治观念淡薄、维权意识差的实际情况,今年,县司法局组织干警、律师、法律服务工作者组成“爱心妈妈法律维权服务队”,开展妇女维权法治宣传活动。活动中,“爱心妈妈法律维权服务队”围绕妇女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家庭暴力、财产分割、土地承包、遗产继承等方面的法律问题进行讲解,引导广大妇女通过法律援助等相关救济渠道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六五”普法工作以来,县司法局以“深化法律六进,建设法治武城”为主题,共开展法治宣传活动240多次、法治讲座35场,发放各类普法资料28万余份。为增强法治宣传教育实际效果,今年,县司法局将在文昌湖公园建设一处高标准的法治文化广场,同时在每个镇街建设法治宣传一条街,努力打造具有武城县特色的常态化法治宣传品牌。

法律援助 保障权益暖人心

政府,说它是“连心桥”,一头连着群众的温暖,一头连着政府的关怀;群众,称赞它是“及时雨”,总能在最艰难的时候获得帮助。自武城县法律援助中心成立以来,无偿为困难群众、孤寡老人、残疾人、未成年人弱势群体提供法律援助,受到了人民群众的连连称赞。

为提升法律援助质量,县司法局严把入口关,选择具有一定资质的律师事务所和律师办理法律援助案件,从源头上提高质量;健全完善办案质量监督管理机制和考核评价机制,通过回访当事人、办案机关等方式督促承办人员依法依规办理案件;根据业务发展情况,组织开展内部评估,发现问题,制定措施,及时整改。同时,县司法局还强化法律援助经费管理,确保法律援助专款专用,把每一分钱都用到受援人身上,坚决杜绝挤占、挪用法律援助经费现象发生。

目前,武城县已建成规范化法律援助机构1个、法律援助工作站33个,共受理各类法律援助案件30多件,为困难群众挽回经济损失5万余元。

□本报通讯员 李源 隋实瑜

新闻推荐

周占升来武城县调研,周占升来武城县调研

本报讯(记者 吴华)4月15日,省农业厅副厅长周占升来武城县调研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工商资本进入农业等情况,市农业局党委副书记、扶贫办主任李俊泉,县委副书记张乃清,县委常委、副县长翁崇鹏,副县长杜文陆陪...

武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武城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