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为农民增收渠道注入创新活水,为农民增收渠道注入创新活水

德州日报 2015-03-17 13:18 大字

[摘要]武城实行“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特色发展

武城讯(吴华 王玉磊 李淑冉)3月10日,鲁权屯镇贝州集团车间,国庄村村民张学勇正熟练操作机器生产中央空调配件。 “我一个月工资能拿3000多元,家里的土地流转后一年也能收入5000元,这日子是越过越红火。 ”谈到现在的生活,他颇为满意。

为促进农民多渠道增收,武城县因地制宜,实行“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特色发展,积极引导各乡镇、各村探索富民新路径。老城镇后庄村成立了农乐蔬菜种植合作社,与中椒英潮辣业发展有限公司合作,建设3000亩有机辣椒示范基地。他们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实行企业化运作、园区化管理、专业化经营,村民在出租土地的基础上可继续种植辣椒领工资,年人均增收近两万元。

广运街道沙东村选择奶牛养殖作为特色产业,奶牛存栏量由最初的100头发展为现在的3300头。村合作社与德州光明乳业有限公司签订了优质鲜奶收购合同,牛奶全部供应光明乳业,带动养殖户年均收入20余万元。

“我们以工业化理念谋划农业发展,通过培育龙头企业、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将农业生产与市场需求紧密对接,既增加了农民收入,又延伸了产业链条。 ”市委常委、武城县委书记张传忠说。

武城县还在农村广泛开展了实用技术、职业农民、农民创业、信息技能和阳光工程五大培训工程,提高农民种植水平,推广反季节种植技术,帮助农民增加经营性收入。老城镇南街村村民张风国是个种地“老把式”,以往农闲时就外出打工。自从学习了冬暖式大棚技术后,他进行反季节蔬菜种植。 “我建了两个棚,一冬天一个棚收入就超过两万元。 ”张风国高兴地说。

武城县通过拓展劳务经济、土地流转、特色农业等增收渠道,使近15万农民实现多元化增收,从事生产的领域从自给自足的传统农业转向新型效益农业、二三产业。去年,该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22万元,同比增长11.7%,城乡居民收入连续6年跑赢GDP增幅。

新闻推荐

武城开展中华母亲节推进活动,武城开展中华母亲节推进活动

本报讯 (记者 张睿 通讯员 王玉磊 吴华)4月20日,武城县举行中华母亲节推进活动新闻发布会,定于4月20日至5月19日在全县开展推进中华母亲节主题月系列活动。该活动由中华母亲节促进会和武城县委、县政...

武城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武城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