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武城县着力打造“生态靓县”,武城县着力打造“生态靓县”

武城时报 2015-02-18 14:44 大字

[摘要]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相得益彰

□本报记者 王玉磊

1月21日,在高新润农化学有限公司拆迁建设现场,生产车间已拆迁完毕,工人正在对厂区进行最后的地面清理。“按照发展规划,将在原厂区建设集商贸、公共服务、商住、物流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板块,目前整体规划设计已完成。 ”县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主任孙玉民介绍说。

而在此之前,该公司在快速发展的同时,造成的环境问题也引起了群众的强烈不满。拆迁不拆迁,有两种意见:迁走,丢税收;不迁,丢生态。武城县决策层巧妙打出“总部经济”牌,既将车间搬至国家级化工园区,又留下了税收,实现经济、环境、社会效益多赢。在当年内就完成拆迁化工生产车间的同时,全县当年规划、当年施工、当年实现供暖的城区集中供热工程同样得到了群众的 “点赞”。集中供热是一项具有节约能源、降低污染、方便生活的重要民生工程。为此,全县逐步取消了城区锅炉、地热采暖及其他供热方式,以招商引资的方式引进山东高唐热电厂投巨资对县热电公司进行技术改造,实行集中供热。如今,城区40万平方米的住宅小区、万余群众已首次享受到集中供热的好处。

“不重视生态环境,人民群众就不会满意;不协调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可持续发展就是一句空话。为此,我们提出了‘生态靓县\’战略,把改善生态环境是武城县当前最大的民生,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既要为当代发展着想,更要为子孙后代着想。 ”市委常委、县委书记张传忠多次在全县重点工作会议上强调。

高新润农生产车间的外迁和集中供热工程的实施,是武城县紧扣“生态靓县”这一绿色发展的主旋律,破解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矛盾的生动实践,彰显了武城县转型发展的价值取向。围绕生态低碳发展的定位,在对全县所有河流实施全流域、全过程、全方位治理的同时,武城县还完善了“连点成线”和“连线成面”的文化旅游产业规划,实施了大屯水库、建德水库、运河古镇文化风景区、运河文化长廊、金水湾生态园等一大批重点生态文化旅游项目,修复湿地生态环境,完善生态湿地系统,在城乡间营造出一条条滨水绿化景观带和绿色生态廊道,贯通衔接起全县的生态空间。 2014年,武城县新增金水湾生态园、海燕观光采摘园2处省级农业旅游示范点,四女寺镇四女寺村、李庄村2个村入选省级农业旅游特色村,四女寺风景区成功跻身3A级景区行列,湿地公园被评为省级水利风景区。

不仅做好“生态”文章,武城县还在“文明”上下功夫,以孝德建设为突破口、以城乡环卫一体化为抓手,积极开展乡村文明行动,各镇街、开发区全部建立垃圾转运站,车辆、设备、人员全到位,生活垃圾实现了 “日产日清”,“户集、村收、镇运、县处理”的长效机制初步建立,极大地促进了农村生态环境的改善和乡风文明的提升,已全面形成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优化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绿色生活方式。

“我们坚持绿色增长、生态优先,不断打出生态建设组合拳,开创了‘环境改善、群众满意、经济发展\’的多赢局面。 ”县委副书记、县长王胜强说。去年以来,武城县拒批高耗能、高污染项目22个,环评执行率、验收率均达100%,成功创建了2个国家级生态乡镇、5个省级生态乡镇和4个省级生态社区,碧水蓝天、环境宜人的美好愿景正逐步成为现实。

新闻推荐

问村哪得净如许,问村哪得净如许

“干净整洁的街道,错落有致的房舍”,这是走进武城镇辖村的第一印象,穿梭于各村大街小巷,行走于田间地头,笔者切身感受到了生态宜居乡村的美丽风光。面对采访,村民们纷至沓来,其中户王庄村民白雪山高兴地...

武城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武城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