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水蓝天辉映美丽武城,碧水蓝天辉映美丽武城
2014年11月15日,武城县集中供热一期40万平方米住宅小区与全市同步开始供暖; 2014年12月4日,四女寺湿地公园风景区被评为省级水利风景区……紧扣 “生态靓县”这一绿色发展的主旋律,去年以来,武城县坚持绿色增长、生态优先,不断打出生态建设组合拳,开创了 “环境改善、群众满意、经济发展”的多赢局面。
不重视生态环境,人民群众就不会满意;不协调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可持续发展就是一句空话。去年以来,在环境保护工作推进历程中,武城县提出 “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 “既要为当代发展着想,更要为子孙后代着想”的理念,始终把改善生态环境作为武城县最大的民生。
2014年 12月 16日,在高新润农化学有限公司拆迁建设现场,厂区已拆迁完毕。过去,拆迁不拆迁,有两种意见——迁走,丢税收;不迁,丢生态。武城县决策层巧妙打出 “总部经济”牌,既迁走了工厂,又留下了税收,实现经济、环境、社会效益多赢。
集中供热工程是现代化城市的重要标志之一,是一项具有节约能源、降低污染、方便生活的重要民生工程。以往,武城县主要采用不属国家推广之列的地热井、锅炉等方式进行取暖,既浪费资源又加剧了污染。在2014年全县经济工作会议上,市委常委、县委书记张传忠提出: “无论如何今年一定要实现城区集中供热,坚决杜绝地热资源无序开发,彻底解决地热水污染问题。”为此,武城县以招商引资的方式引进山东高唐热电厂投巨资对县热电公司进行技术改造,实行集中供热,并逐步取消城区所有锅炉、地热采暖及其他供热方式。如今,城区40万平方米的住宅小区、万余群众已首次享受到集中供热的好处。
高新润农生产车间的外迁和集中供热工程的实施,是武城县破解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矛盾的生动实践,彰显了武城县转型发展的价值取向。
围绕生态低碳发展的定位,在对全县所有河流实施全流域、全过程、全方位治理的同时,武城县还实施了大屯水库、建德水库、运河文化古城风景区、生态湿地、弦歌湖、利民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等一大批重点生态惠民项目,在城乡间营造出一条条滨水绿化景观带和绿色生态廊道,修复湿地生态环境,完善生态湿地系统,贯通衔接起全县的生态空间。如今,武城县经济发展金山叠起、银峰竞秀,生态建设蓝天不改、绿水长流的生动局面初步形成。
在优化自然环境的基础上,武城县坚持循环经济协调发展,着力打造绿色生态产业体系,努力促进资源集约利用。去年以来,武城县拒批高耗能、高污染项目22个,环评执行率、验收率均达100%,绿色生态成为武城县靓丽新名片。
不仅做好 “生态”文章,武城县还在 “文明”上下功夫。武城县以孝德建设为突破口、以城乡环卫一体化为抓手积极开展乡村文明行动,各镇街、开发区全部建立垃圾转运站,车辆、设备、人员全到位,生活垃圾实现了 “日产日清”, “户集、村收、镇运、县处理”的长效机制初步建立,极大地促进了农村生态环境的改善和乡风文明的提升,已全面形成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优化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绿色生活方式。
随着 “生态靓县”战略的深入实施,武城县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提升。目前,武城县已成功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2个、省级生态乡镇5个、省级生态社区4个、省级绿色学校2所,碧水蓝天、环境宜人的美好愿景正逐步成为现实。
□记者魏利军
新闻推荐
本报讯 (通讯员 张小风)1月6日,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了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表彰全省农业机械化先进县的通报》,对工作成绩突出的县 (市、区)给予表彰,武城县上榜。去年以来,武城县始终坚持将农业机...
武城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武城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