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民生建设的满意答卷,民生建设的满意答卷

武城时报 2014-12-08 14:46 大字

[摘要]彻底解决了困扰群众多年的空气污染问题、40万群众的饮水安全问题,正在全面解决群众期盼已久的集中供热问题……去年以来,我县坚持民生优先导向,从群众意愿出发,不断提升群众幸福指数,以大气魄、大手笔向全县人民交上了一份——

去年以来,武城县按照民生安县、生态靓县的工作思路,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确定了饮水安全、基础设施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 “十二件为民实事”,以前所未有的重视程度保障和改善民生,民生支出占全部财政支出的70%以上。 “打造一流的水质、一流的空气、一流的生态、一流的人居环境,是县委、县政府的庄严承诺,也是武城最大的民生。我们宁肯牺牲点发展速度,也要绿水蓝天。 ”市委常委、县委书记张传忠多次在全县重点工作会议上强调。

城区居民首次受益集中供热

12月7日,笔者来到县城利城金岸小区居民杨少怀家中,一进门便感觉到浓浓的暖意。 “今年冬天小区采用了集中供热,不仅全天供热,而且温度稳定在国家标准以上,大家伙心里别提多高兴了。 ”谈起今年实施的集中供热,杨少怀很满意。

武城县城区住宅面积近400万平方米,过去采取地热井、天然气、锅炉等采热方式,因布局散乱,导致热效率低,既浪费能源,又加剧了环境污染。尽管古贝春集团在2005年建成热电厂,但因燃料费上涨等因素一直没能正常运营,每年的折损费、维护费数额巨大,成为企业加快发展的沉重“包袱”。

百姓冷暖、企业负担……成为摆在县委、县政府面前的一大课题。 “要加快推进城区集中供热工作,无论如何今年一定要实现城区集中供暖,坚决杜绝地热资源无序开发,彻底解决地热水污染问题,绝不能牺牲子孙后代的生存空间,绝不当历史的罪人。 ”在今年的全县经济工作会议上,张传忠书记掷地有声。为此,武城县多次召开会议进行专题研究,全面科学评估了以县城为运作单位大面积集中供热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以及长远经济效益,最后形成共识:集中供热工程是民生焦点、百姓期盼,再难也要干!

据县建委主任孙国春介绍,武城县城区住宅小区中,采取地热井供热面积占到239万多平方米,由于地热水回灌技术试验效果不理想,而直接排入河流不仅会造成水污染,同时还可能造成地陷等潜在次生灾害。为此,武城县先后排除了继续使用地热井取暖和维持燃煤、天然气取暖两种方案,成功引进国企山东高唐热电厂投资4亿元对古贝春热电厂进行技术改造实行集中供热,同时逐步取消城区所有锅炉、地热采暖及其他集中供热方式,实行热电联产集中供热,从根本上解决县城居民的冬季取暖问题,实现了满足群众意愿、盘活企业资产、环境保护的“多赢”。

高新润农一“迁”多赢

无独有偶,高新润农“拆迁”工程,同样令老百姓欢欣鼓舞。高新润农化学有限公司是全国菊酯农药关键中间体生产领军企业,产品占据全国80%以上的市场份额,公司纳税能力强,但存在一定环境污染问题。武城县采用“委托加工”模式,将该公司厂房拆除外迁,公司总部及税收保留在武城,开创了武城“总部经济”先河,实现了经济和生态效益“双赢”,目前拆迁已经基本结束。

企业搬迁涉及多方利益,如何才能把这件事做得多方都满意?在教育实践活动征求意见过程中,高新润农公司引发的环境问题成为群众提出的比较集中的意见。一边是客商的权益,一边是群众的诉求,同时还有政府的税收,如何寻找一个利益平衡点?

“根据群众意见,我们完全能将企业一关了之。但是,寻找一种先进的生产方式,达到企业、群众、政府多赢的目标才是根本。 ”县委、县政府认为,在武城县当前的发展环境中,不仅没有完善的化工产业配套设施,更没有上下游产业链条,化工企业要想做大做强很困难,于是提出了企业生产车间外迁的想法,将企业总部和税收留在武城,生产车间搬到国家级化工园区,开创了“总部经济”的先河。

针对化工产业的特殊性,武城县成立了搬迁领导小组,请来省里化工专家,制定了边关停、边搬迁的措施,减少了企业损失,也避免了搬迁过程中出现污染。 “高新润农生产车间的外迁,是我们落实生态靓县战略的生动实践,不仅顺应了群众意愿、改善了生态环境,而且有利于整个城市建设的规划和经营,真正实现了群众、企业、政府的多赢目标。 ”县委副书记、县长王胜强如是说。

“双水源”筑牢饮水“安全闸”

“改喝干净的黄河水,我们放心! ”12月5日,看着水龙头里淌出的自来水,城区居民王新打心眼儿里高兴。

武城县地处枯水区,长期以来,居民一直饮用深井水,虽然经过处理,但水质含氟量还是超过饮用水标准,长期饮用会导致骨质疏松、氟斑牙等疾病,苦咸水、高氟水,是长期困扰武城县饮水的难题。武城县处于枯水区和引黄工程末梢,安全洁净的地表水从哪里来?在南水北调重点工程大屯水库建成通长江水的基础上,武城县投资1.8亿元自主建设了库容960万立方米的建德水库,通过扬水泵站和输水管道将地表水引入县自来水厂,一举具备了两大地表水源保障,为全面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上了“双保险”,实现了饮用水由地下水源改为地表水源的转变。

为保证水源水质合格,在提黄河水入建德水库时,县自来水厂的技术人员每天至少对水质全面化验3次,保证充库水水质达到二类水标准以上。同时,投资3235万元对现有水厂进行了升级改造,提高了水厂供水能力,目前,水厂日供水能力已达到4万吨,可满足全县40万城乡居民的生活用水。

据县自来水公司经理张文栋介绍,目前,武城县农村供水管网改造工程正在紧张进行,武城县农村即将用上与城区同源、同网、同质的“放心水”,全县40万群众期盼多年的城乡供水一体化目标即将实现。

■本报记者 王玉磊 吴华 李淑冉

新闻推荐

武城县彩民喜中双色球一等奖,武城县彩民喜中双色球一等奖

本报讯 (通讯员 白树霞)12月14日,福利彩票双色球一等奖花落武城37142857号投注站,奖金高达829万元。近年来,县福利彩票管理中心在提高彩民购买福利彩票积极性的同时,不断加大福利彩票规范管理工作,通过...

武城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武城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