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武城:土地流转破解“空壳”难题,武城:土地流转破解“空壳”难题

德州日报 2014-12-10 13:41 大字

[摘要]探索农村土地多元增收机制

武城讯 (王召华 王玉磊 程永焘)“今年,我们村一次性流转土地600亩,承包给种粮大户发展特色农业,仅土地流转服务费就为村集体增收3万多元。 ”12月 5日,李家户镇刘王庄村党支部书记李文岭介绍。

像刘王庄村一样,武城县已有130多个村利用土地确权的机遇探索农村土地流转增收模式,累计流转土地16.7万亩,占全县耕地面积的22.6%。仅土地流转服务费一项,年可增加村级集体收入900余万元。

去年以来,武城县探索实施的多种村级增收模式取得明显成效,但是一些无资产、无资源、无资金的“三无”村和不靠城不靠乡、发展“三产”没希望的经济穷村,村级集体经济增收仍面临困境。 “发展集体经济,消灭空壳村,必须立足‘三农\’实际,充分发挥土地这一最基本生产要素的作用,向土地要效益,靠土地增收入。 ”武城县委常委、组织部长季之岭这样说。

在国家深化土地制度改革的背景下,今年,武城县出台意见,明确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确权制度,通过完善承包合同、颁发权属证书等方式放活土地经营权,探索灵活多样的土地流转形式,并采取土地入股、中介服务、托管服务等渠道,发展壮大集体经济。老城镇新南屯社区一次性流转给英潮集团 1100亩土地用于辣椒种植,采取 “公司+集体+农户”的模式发展订单辣椒种植,农户每亩可获得1100元的基础红利,年底按照4:3:3的比例,将辣椒基地盈余部分再次分红,40%作为基地发展基金,30%归集体,30%给群众。采取这种模式,村集体每年可增收7万元。

武城县成立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交易服务中心,在镇街设立分中心,把发展土地市场、促进群众增收、壮大集体经济作为中心三大职能。同时,将村级集体经济增收纳入镇街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年度述职评议和村级党组织书记年度考核评议内容,按照月调度、季通报、半年考核、年终总评进行考核督导。

截至11月底,武城县189个社区(村)已有127个年集体收入达到5万元以上,其中25个社区(村)年集体收入超过20万元。武城镇孟王庄村通过发展土地经济,村集体年收入达到30万元,该村每年拿出至少20万元投入到村级公益事业中,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全面改善。

新闻推荐

武城:农村产权交易“超市化”,武城:农村产权交易“超市化”

健全服务网络 杜绝暗箱操作

武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武城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