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老城镇特色产业富农家,老城镇特色产业富农家

德州日报 2013-08-02 15:35 大字

武城县老城镇党委、政府紧紧围绕农民增收这一中心任务,立足于优势资源,突出农业调结构,形成了“一红(辣椒)一绿(西瓜)两白(棉花、食用菌)一牧(畜牧业)”5大特色产业,带动4700名农户从事特色种养,获得纯收入占家庭年经营收入的60%以上。

规划先行,优化种植结构

老城镇党委、政府尊重群众意愿,种什么品种、发展多大规模由老百姓说了算。同时聘请县农业技术人员,深入田间研究土壤特性和气候条件,因地制宜制定发展规划,完善基础设施,特色农业、产业强村的发展模式得到老百姓的认可。

目前,该镇特色产业初具规模,南街白木耳种植基地扩建到100亩,新增鸡腿菇、猴头菇、灵芝等6个新特品种;后王庄、陈庄重点扶持发展的2600亩大棚西瓜喜获丰收,每亩效益达1.2万元以上,陈庄大棚西瓜成功申报“鲜伴怡生”商标;后庄村5000亩韩国无公害辣椒种植基地采用粮食和辣椒轮作方式,种植效益明显提高;占地180亩的沙庄奶牛场里优良奶牛达1160头,养殖规模和养殖数量位居全市前列。

协会保障,农民抱团闯市场

为有效抵御生产风险,保障农业稳定收入,老城镇成立了养鸡、养猪、奶牛等8个农业经济专业合作协会。

根据规定,对因品种本身问题或其他不可抗拒原因造成收入过少的会员,协会从管理费中拿出一定资金给予补偿,使其减产不减收,达到中等收入水平。协会会员间互相配合、抱团发展,全镇农民经纪人和种养大户达6000人。

服务到位,示范带动效益明显

老城镇把培育科技示范户、组建科技服务队、组织各类现场会作为促进特色产业发展的基本措施,进行全面安排部署。

全镇33个村(社区)建立了远程教育站点,引导农村党员群众扩大视野、开阔思路,群众致富本领不断增强。建立了重点企业与特色农业示范村结对制度,拉动了示范村主导产业标准化、规范化生产。

□本报记者 杜华江 本报通讯员 朱宁兵 戚宗谱

新闻推荐

张传忠邵自升督导海河迎查工作,张传忠邵自升督导海河迎查工作

本报讯 (尹元渤)8月13日,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武城县委书记张传忠,市政协副主席、市委统战部部长邵自升在武城县督导海河迎查工作。在实地查看武城县改碱沟拓宽项目、运河文化长廊项目、污水处理厂扩...

武城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武城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