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王庄:小村承载富民大产业,孟王庄:小村承载富民大产业
7月9日,笔者前去武城镇孟王庄采访,未至村口,就被路边的“武城县孟王庄村产业园区规划示意图”吸引。该图以改碱沟为轴,以改碱沟和郑郝路交汇处为中心点,左上方是百亩苗圃培育基地,左下方为生态植物园区;右上方是土元养殖基地和品质虾养殖区,右下方则是150亩的永莲蜜桃种植及“莱芜黑”土鸡散养基地。
“今年,我们这片400亩的苗圃、果园现已完成苗木种植,果树间作的旱藕现在也已出苗。与法国罗盖特中国精细化工有限公司协商的2200余亩糯玉米种植,已达成合作协议,这片地一年可增收近300万元。 ”孟王庄村党支部书记王洪坤指着示意图向笔者介绍。如此多的品质农业项目竟然聚集在一个不起眼的小村。小小的孟王庄,是如何搞活了品质农业,带领农民增收致富的呢?
品质农业开辟富民之源
“品质农业是武城镇的‘金字招牌\’,孟王庄村是我们农业开发的 ‘排头兵\’,这个村在发展上,立足实际,思路超前,方向明确,真抓实干,品质农业初步形成了系统化、规范化、产业化! ”武城镇党委书记孙国春的一席话,解开了笔者心头的疑问。
孟王庄是个小村,有960口人,288户人家。自2008年起,该村逐渐发展起了480亩的特色果品种植业、200余亩的立体农业、50亩的(明虾)水产养殖业和2500余亩的订单农业,四大产业项目的蓬勃发展,为该村群众开辟了一条致富增收路。150亩的桃园散养鸡基地就是立体农业的典型代表。2010年春,该村流转整合土地150余亩,建设了桃树蔬菜间作基地——康寿园果蔬种植基地,仅蔬菜一项,当年亩均效益就达到5000余元。随后,在果蔬基地又引进了莱芜黑鸡散养项目,引进种鸡4000余只。桃树、蔬菜种植和黑鸡散养三位一体的立体农业初具格局,实现了集团效益、规模效应。不仅如此,今年4月15日,武城县首届桃花观赏艺术节就在这里举办,引得数万游客前来观光。
土地流转突破发展瓶颈
随着农业项目的蓬勃发展,如何突破土地制约瓶颈呢?孟王庄村支部书记王洪坤自豪地说:“要说起俺们村的农业产业发展,可谓是‘天时地利人和\’,既沾了交通便利的光,调整土地有好法,又多亏了老百姓的大力支持。 ”
武城县至德州的德武路、德商路都经过孟王庄,交通区位优势明显。为更好地给农业项目发展提供土地支持,该村创新采用“调地法”,即在不改变土地性质的前提下,合理流转土地。由农业项目投资人以每亩每年1000元的价格租赁用地,如果租赁区域内出现群众不想外租的情况,由村委会协商,从其他区域进行等值调换。如2010年冬引进的订单农业——“纸皮核桃”项目,该村调整土地160余亩用于该项目,4年后亩均可创收1万元。今年引进的近400亩的苗圃、果园生态种植项目,主要培育观赏性苗木、种植草苹果、核桃等,也是采用该方法。目前20余万株的苗木种植已完成,沟渠、道路等农田基础配套设施正在建设。
一业带动促起门口淘金
群众的地被租赁了出去,百姓的就业如何解决呢?
孟王庄支部书记王洪坤笑着说:“租赁合同中明确提出来,被租赁人享有优先就业的权利。就拿前面这片永莲蜜桃采摘园来说吧,打药、摘果、套袋都需要人。同时,群众从地里被解放出来了,有头脑的还有时间干起了养殖业,实现了双丰收”。村民黄海峰,过去靠种地,一年忙到头收入还不多。如今,他家10多亩耕地全部流转出去了,腾出时间来的他干起了奶牛养殖,两年多的时间就发展到了30多头,仅养奶牛一项年收入就近10万元。村民魏光明,今年在外地引进了土元养殖项目,目前已发展到了1000余平,年经济收入能达到15万元。现在,品质农业带动了孟王庄村多业发展,多业并进,群众完全实现了家门口就业。除土地租赁每亩年收入1000元外,还能通过打零工、散工、搞养殖等,平均每户年最低收入可达30000元。
采访手记
通过深入了解,孟王庄仅仅是武城镇品质农业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武城镇连续出台农业结构调整扶持政策,品质农业发展如火如荼。前马睿农蔬菜种植合作社种植了300余亩的有机韭菜、土豆等蔬菜;古贝春集团与大泽合作社签订了2000亩优质高梁种植订单;丁王庄150亩的“农超对接”温室葡萄现已完成棚体搭建,苗木移植工作正在开展。截至目前,武城镇已经建成5万余亩的整建制粮食高产创建示范方、6个生态果蔬示范基地、3处水产养殖基地,2011年该镇人均纯收入达到 8096元,同比增长13%。□通讯员 范福辉 张金峰
新闻推荐
本报讯 (通讯员 王玉贵 王菲)为推动武城县食用菌产业快速发展,促进特色产业转型升级,普及适合一家一户发展的食用菌周年栽培设施,近日,由县农业局食用菌办公室研制的WLJ-II型多功能恒温菇房样板房建设...
武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武城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