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促卫生惠民 保百姓健康,促卫生惠民 保百姓健康

德州日报 2011-12-05 18:20 大字

[摘要]坚持科学发展 建设幸福德州系列综述

没有健康,就难有小康。今年以来,德州市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为中心,以“三好一满意”为标准,努力构建百姓满意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为群众构筑起一道坚实的健康屏障。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解民忧

提起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武城县武城镇西七村村民王子新感触颇深。前段时间,他患病花了10多万元,由于参加了新农合,出院当天就报销45000多元。“以前在医院看病都是先自己垫付药费,现在直接就能报销。 ”王子新告诉记者。

报销方式的方便快捷,得益于德州市新农合网络化管理工程的实施。为让参合农民享受到看病、取药、报销一条龙服务,德州市建立起覆盖市、县、乡、村的网络化管理系统。参合农民住院就医时,系统对参合对象身份确认后生成电子诊疗档案,出院时,医院直接将患者的费用导入新农合报销系统,保证了患者“不出医院”即可报销。同时,德州市加强对定点医疗机构的监管,实行严格的准入和退出机制,规范医疗机构诊疗、用药等行为,有效遏制了医药费用的不合理增长。

自2003年实施新农合以来,德州市筹资标准由每人每年20元提高到现在的250元。目前,全市参合农民达到430.79万人,参合率99.77%。今年前三季度,报销补偿5.89亿元,547.01万人次受益,住院平均补偿比53.32%,门诊平均补偿比43.14%。

新农合的网络化还强化了对药品的监管,乡镇卫生院药房管理人员通过网络,随时对院内及各村卫生室的药品销售、库存和收入等情况进行了解,将用药计划经网络系统逐级上传到县药品招标采购办公室。全市所有公办基层医疗机构都实施了基本药物制度,实行药品零差价销售,基本药物由省集中招标采购、统一配送,保证了农民的用药安全。

医疗基础设施惠万家

今年以来,全市各级政府投入2.3亿元,新建和改扩建县级医院7所、乡镇中心卫生院25所、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所。同时,建成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处、社区卫生服务站82个,完成1899个村卫生室建设,每个县市区都有1所二级甲等医院及1至3所达标的乡镇中心卫生院,每个街道都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村卫生室服务覆盖每个行政村。

“硬件”到位后,还要在“软件”上下大气力。为此,德州市加强卫生技术人才培养,建设了一支高素质的卫生技术人才队伍,并积极引导优秀医务人员向基层流动。

为缓解基层人才缺乏的矛盾,德州市推行“卫生强基工程”,市、县、乡三级医疗卫生机构派出728人帮扶基层。为乡镇卫生院培训医疗卫生人员3433人,安排144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岗人员转岗培训,切实提高基层医务人员的医疗水平。

同时,全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把医疗质量管理和医德医风建设放在首要位置,从强化自身管理和服务体系建设入手,开展医院管理“提高水平、打造高地”活动,加强医院管理队伍培训建设,强化医疗服务质量管理,提高医疗技术水平,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打造群众放心医院和百姓满意医院。

公共卫生均等化顺民意

公共卫生服务,是预防疾病最有效的手段。今年以来,德州市以建立城乡居民家庭电子健康档案为切入点,全面落实九大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稳步推进卫生服务均等化。截至目前,城市居民健康档案规范化建档率达到96.16%,农村居民建档率达到71.28%。

同时,德州市不断健全公共卫生应急体系,高度重视手足口病、艾滋病、结核病预防和救治工作。加强了孕产妇和儿童保健系统化管理,开展农村妇女宫颈癌和乳腺癌筛查、农村孕妇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农村无害化厕所改造等项目,扎实推进婚前查体工作,有效防范出生缺陷的发生。

截至目前,德州市已为18万名15岁以下人群补种乙肝疫苗。仅今年就完成3400例贫困白内障患者减免费复明手术;6000户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建设任务全部完成;为30616名农村育龄妇女补服叶酸,44562名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享受补助;试点县陵县完成2238例农村妇女免费乳腺癌筛查。

一系列公共卫生服务措施的实施,使群众生活质量稳步提高、健康指标明显改善。

□本报记者 张睿 本报通讯员 孔祥勇

新闻推荐

一个钟点工的人生三味,一个钟点工的人生三味

陆建新,下岗后做起家政钟点工,闯出新天地,最多时一天接3份活;尽管自己生活并不富裕,却依然关爱他人。家住德城区永盛家园的陆建新,下岗后做起了家政钟点工,闯出一片新天地。尽管自己的生活不富裕,却依然...

武城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武城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