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武城拓宽农民增收路,武城拓宽农民增收路

德州日报 2011-12-23 18:14 大字

[摘要]在引导农民土里刨金、家门口就业的同时,还鼓励他们离土淘银——

武城讯 (王召华 王玉磊)12月5日,水星集团的生产车间内,工人们熟练地操作着机器。该公司常务副总杨延怀介绍说:“厂里的工人大部分都是村里的农民,企业让300多村民家门口当上了工人,每人每年增收近3000元。 ”

像水星集团这样吸纳农民入厂务工的企业,在该县还有600多家。近年来,该县把推进工业化,让大批农村富余劳动力入企务工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突破口,吸引劳动密集型企业把产业链条或加工环节延伸到农村,以此促进农民向非农产业转移,不断提高农村经济中的工业比重,增加农民的非农收入。今年以来,该县引进项目129个,总投资300多亿元,新上项目提供就业岗位1万余个。遍布城乡的近1000多家企业已成为就地转移农民的主渠道,6万多农民由“土领”变成了“蓝领”,甚至“白领”,成为月月领工资的工人,占全县农村劳动力的三成以上。

临近年底,武城镇后孟王庄村民王洪坤算盘一拨,开心地笑了。他种植的9亩辣椒喜获丰收,刨去化肥、种子等费用,净赚3万元。今年以来,该县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提出了“产业富民”的战略,深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围绕已经形成的辣椒、棉花、食用菌等“一红二白一牧”四大主导产业,培育发展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大力培植中国武城辣椒城、老城棉花深加工基地、英潮集团等农字号专业市场和龙头企业,全力打造龙型经济。将农业产业链越拉越长,产业面越织越宽,农产品在农业产业链条延伸中实现“过腹增值”。据统计,该县农业四大主导产业,聚集农民15万人,人均增收2000元左右。

该县成立劳务输出工作领导小组、劳务输出服务中心、劳务培训学校等组织机构,依托职业中专、进修学校等10余所培训机构,深入实施外派劳务培训阳光工程,确保务工者能够无障碍上岗,形成了“培训+输出+管理+返乡创业”的武城模式。现在该县农民在国外从事远洋捕鱼、棉花检验等10几个行业,每年可增收5000多万元。

新闻推荐

自主产权热连轧生产线效益翻番,自主产权热连轧生产线效益翻番

武城县宏烨复合材料有限公司在原有普通风机、空调机组生产项目的基础上,投资一千多万元新上节能风机项目,并建成了拥有全部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内首条(1+2)热连轧生产线,使企业销售实现“撑杆跳”,实现效...

武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武城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