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两位“老把式”种了全村地看庆云如何探索乡村振兴路

山东商报 2019-01-18 10:04 大字

传统农业县如何实现乡村振兴?怎样才能找准破解乡村振兴的“密匙”?德州市庆云县结合当地实际,从推进三产融合到农业产业现代化,从基层党组织建设到人才支撑体系打造,搭起了乡村振兴建设的“四梁八柱”,探索出一条具有庆云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记者吴绍博通讯员王凡存吴海燕王洁令

走出产业振兴新路径

走进庆云县尚堂镇沃森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铁皮石斛生产基地,技术员张敏慧正在组培室里忙活着。“这是刚繁育的一批新苗,要把它放到培养器里进行种苗培养,就是给幼苗脱毒。”张敏慧说。

从育苗、种植到深加工,再到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建设,沃森科技将一棵小小的铁皮石斛“吃干榨净”,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条,成为三产融合发展的典范。

庆云县紧抓土地规模化经营、社会化服务、农产品深加工三条主线,推动种养加一体、产供销衔接、农工贸融合。“尤其是借助国家级石斛特色小镇、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建设,重点打造中草药组培、种植、加工、销售全产业链融合发展新业态,积极创建农业新六产示范县。”庆云县县长孙洪昌说。

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是现代农业发展的趋势,新型经营主体是产业融合的载体。目前,该县已发展规模以上农业园区20余家,培育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800余家,注册家庭农场272家,其中省级示范家庭农场2家,开发各类农业类旅游商品120多种。

两位老把式种了全村地

65岁的庆云县于店村村民于洪生刚从合作社领来工资,他说:“现在土地流转给村里的鑫惠土地股份合作社,每年都有土地分红,在家门口的合作社还能打工挣钱。”鑫惠土地股份合作社是于店村党支部领创办的。

村主任于福仓告诉记者,在村民土地入股后,可以实现规模化种植,该村的近2000亩土地,就由合作社雇用地头有名的老把式于福红和高昌春负责打理,保证农作物收成。其他村里的留守劳动力,就可外出务工,“村里还有几个马扎厂,完全可以吸纳村内劳动力的转移。”

让人才回流在村里接订单

近来,庆云县黄道口村的王海港每天忙着整理北京、天津等地的客户订单。他说:“这几个月订单都没断过,销量不比在北京时差,后期要继续扩大种植规模,带动更多乡亲致富。”

40岁的王海港,过去在北京做菊花种植销售生意。2017年春节返乡探亲时,恰巧赶上庆云召开返乡创业恳谈会,家乡对游子的召唤、生产生活条件日趋完善,使他毅然决定返乡创业。

“乡村要振兴,人才是关键。”在庆云县委书记王晓东看来,培养造就一支像王海港一样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人才队伍,是乡村振兴的点睛之策。

对此,庆云县实施农业人才培育,畅通人才录用渠道,实施大学生村官招录计划,增加农学专业公务员招考数量,并借助人才市场,每年至少引进20名紧缺人才到农业龙头企业工作。该县还打出“乡情牌”,通过连续召开三届返乡创业恳谈会,向全国各地的庆云人发出建设家乡的召唤。

新闻推荐

庆云公开宣判一恶势力团伙犯罪案件

本报讯(记者李智群通讯员董建泽王健)近日,庆云县法院对一起涉嫌敲诈勒索、抢劫的恶势力团伙犯罪案进行公开宣判。庆云县法院...

庆云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庆云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