誓让穷村换新颜,誓让穷村换新颜
[摘要]他是省政府法制办法制一处处长,也是庆云县徐园子乡裕华社区的“第一书记”,更是村民心中的财神。他就是孙成文,一名“沈浩式”干部——
日前,庆云县徐园子乡裕华社区张培元村土地整理工作启动。该社区“第一书记”孙成文说,整个项目总投资1260万元,全部完成后,将增加耕地近500亩,农民人均增收近2400元。
今年4月份,作为省政府法制办法制一处处长的孙成文和同事国鹏被派到裕华社区任“第一书记”。进驻半年,这个穷困的落后社区已呈现出喜人的新貌:自来水管道整修了,进村的大桥建起了,环村的柏油路通了,投资100多万的社区综合服务站已完成招标。
察民情解民意,记录25万字驻村日记
“30年前,我走出农村建设城市;30年后我又回到农村任‘第一书记\’。我只有一个想法:把帮扶工作当作事业来做,把群众装进心里,把责任扛在肩上,用心做点实事。 ”孙成文是这么说的,更是这么做的。
怎样让乡亲们的日子好起来?他们目前最渴望的是什么?我们又该如何帮起?带着这些问题,孙成文和国鹏开始了为期一个月的入户走访。问民情、解民意,他们印发了400份调查问卷,对走访的情况做了详细记录,目前这份驻村日记已记了25万多字。他们还根据这些文字梳理出了今年要做的30件实事。
为促使这些实事尽快落地,孙成文在各个部门之间奔波协调,争取了多项惠农资金,并自掏腰包助学济困。一件件实事办下来,村民信任他了。社区党支部书记范存刚说:“开始大家都觉得驻村干部就是住住吃吃,捞个经历走人,没想到孙书记是个真心为民办事的好干部。 ”
通水通路建场所,让群众生活更方便
裕华社区包括龙王庙村和张培元村。在龙王庙村走访的时候,村民普遍反映吃水难,现在是两三天放一次水,每次也就2个小时。每次等着接水成了村民的一个“大活”。为尽快解决这一问题,孙成文积极争取资金,不到一个月,20万整修资金就落实到位。看着随时有水的水龙头,村民喜笑颜开:“感谢孙书记,以后我们再也不用盯着点接水了。 ”
由于张培元村土地碱化,道路坑洼不平,村民一直过着“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的日子。因为村偏路破,收粮食的都不愿意到村里来,修路成了群众的最大期盼。为此,孙成文先后找到20多个部门单位,一次次上门争取,终于争取到了近40万元的资金,新修了近10公里的环村柏油路,村民生产生活方便了。
孙成文还要让群众精神活动丰富起来。他争取协调了100多万元资金,要为社区建一处集社区卫生室、幼儿园、文化大院、党员活动室于一体的社区综合服务站。目前,该项目已完成招标。
整土地引项目,带领村民走上致富路
水改了,路通了,群众的心里亮了。大家看到了致富的希望。
张培元村3000多亩地只有2300亩是耕地,其间沟壑纵横,不适合机械化生产,村民耕种成本很高,粮食产量也很低。说起自己村里的土地,村民张海成大倒苦水:“我家5亩地分了5块,大的不到2亩,小的不到2分,农机进不去,耕种全靠人力。靠路的地方还好些,不靠路的你肩扛都扛不出来。 ”“是啊,我们村的种葱大户宁可去别村高价租地也不在自己地里种。 ”村委会主任张玉树接过话茬说,“村民想整地,但钱却没地儿筹。 ”
为啃下这3000亩土地整理的硬骨头,孙成文一边实地测量,做项目可行性分析,一边积极跑上级部门。他先后5次跑到省市国土、水利部门寻求支持,终于让1260万元的土地综合整理资金有了着落。 “他就是我们的财神!给我们修路修桥,又给我们整地、建幼儿园,感谢党给我们派来了好干部! ”75岁的张玉亭说出了村民的心声。
“土地整理后,将积极引入涉农龙头企业,尽早实现社区现代综合农业开发,更大幅度提高土地收益,同时组建大葱和金丝小枣专业合作社,争创农业部大葱产业‘一村一品\’示范村,让老百姓的腰包更鼓。 ”说起未来,孙成文一脸自信。
□本报记者 李静 本报通讯员 德组轩
新闻推荐
入秋以来,庆云镇以稳定低生育水平为中心任务,以育龄妇女进站普查和托底扫尾为重点, “叫板”秋季计生工作不动摇。关口前移,夯实基础,提档升级。在全镇开展了秋季计划生育集中整治活动。“叫板”查体 ...
庆云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庆云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