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的班长、辽宁的木工、河北的安全员留鲁项目建设者大年三十放下一年的辛劳,端起热腾腾的饺子 口音不一样,笑容一样

大众日报 2021-02-12 09:48 大字

扫码看视频报道□ 本报记者 杨学莹 赵国陆

“饺子出锅喽!”

2月11日大年三十,下午4点半,济南国际医学科学中心片区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齐鲁现代微生物技术研究院项目,工地食堂里炉上的旺火不停,三口大锅热气滚滚,热腾腾的饺子端上来,来自天南海北的260多名工友一起吃饺子、过大年,食堂里一片欢声笑语。

晒黑的脸、粗糙的手,脱下工装,穿上新衣。这一刻,天南海北的口音不一样,工友们的笑容是一样的、心情是一样的:一年的辛劳放下,过年啦!

就在当天上午,工地还是一派忙碌的工作景象。8栋楼同时施工,塔吊转来转去,数台泵车隆隆作响,有的楼在浇筑混凝土,木工看模,水泥工振捣;有的楼在绑扎钢筋,工人们踩着密密麻麻的钢筋笼,钢筋工套箍筋,绑马凳,木工支模,“叮叮当当”响得热闹。

57岁的陈长元是扬州高邮人,中建八局二公司微生物所项目南区劳务队伍的木工班长。上午几栋楼的车库同时浇筑底板,他在现场看模看到11点半,计划大年初一拆模。老陈说,这是“开门红”。

2020年,陈长元正月初十走出家门参加齐河实验小学建设,这一年他还没捞着回家看看。今年,他老伴在苏州的儿子家过年,一大家人都聚齐了,就差他一个人。“说不想家是假的。既然疫情防控需要,工地需要,咱就留下来!”他说,他所在的劳务队伍,有30多人回了家,116人留了下来。

“现在网络这么方便,一会儿我回宿舍和全家人‘视频视频’。给小孙子的压岁钱也准备好了!”陈长元笑着,眼睛眯成了一条线。

这是陈长元在济南工地上过的第二个春节了。上一次是2019年春节,干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的绿地国际博览城“城市展厅”项目。“我们腊月二十五进的场,41天交了工,比平常工期缩短了一半,打了一场硬仗!”老陈现在说起来,仍是满满的自豪。

51岁的木工董文彬是辽宁省朝阳市人,腊八和工友从济南孙村的工地上被紧急调到济南国际医学科学中心,支援急活儿。这是他第三年在济南的工地上过年了。“今年春节工期特别紧,跟家里说了,过年不回去了。”董文彬说。

和老董不同,32岁的保定小伙李韩是头一次在外地过年,还是有点不适应。他说,一近年尾,他边干活边数算,今天该煮肉,明天做年糕,尤其是半年没跟孩子见面了。要不要回家过年,着实让他纠结了好一阵子。“眼下工程到了关键时候需要人,鼓励就地过年嘛,一咬牙就不走了。”他说。

李韩说,从腊月二十五到正月十五,劳务队伍也为留下的工人提高了工资。年根底下,政府和业主单位过来慰问,给每支劳务队伍发了大米、面粉、油、猪肉、橘子等年货,天南海北的工友凑在一起包饺子、吃饺子,他慢慢找到了家的感觉。

43岁的冯彦朋是安全员,身材壮实、爱说爱笑。他是保定人,今年没法回家过年,觉得亏欠父母,给父亲打过去5000元钱。他说,在老家,初一早晨煮完饺子,要把父母让到座位上,他带着媳妇、两个儿子给二老磕头。“今年没回家过年,规矩不能省。初一一早,我在视频上给二老磕头。”冯彦朋说。

“这个项目是全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项目,虽然工期紧张,但工友们这么支持,一定能如期完工。”中建八局二公司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齐鲁现代微生物技术研究院项目负责人柴磊说,“辛苦一年了,守岁拜年的时间要给大家留出来。好好歇两天,再接着干!”

新闻推荐

成立农业合作社建“三同”教育基地大力发展庭院经济 段李村支书李明实干擦亮全国文明村金字招牌 滨州日报/滨州网记者邵一娟通讯员张志刚

成立合作社、建设“三同”教育基地、带领群众发展庭院经济……这是李明担任滨城区秦皇台乡段李村党支部书记仅3年交出的...

齐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齐河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