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用20万张照片记录植物百态 刘学永十五年拍摄各类植物近500种,编纂成《崂山木本植物》
刘学永进入山林拍摄野生植物。半岛记者葛梦杰通讯员徐立强
十五年风霜雨雪,他背着相机,翻山越岭奔波于全国各地;十五年春夏秋冬,萌芽、开花、结果、枯萎,他用近20万张照片记录着每一株植物简短的一生;十五年日积月累,镜头成为他说话的语言,他拍摄各类植物近500种,编纂成《崂山木本植物》。
2018年7月份,他将书集共8箱64册捐赠城阳区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而现在,身受病痛折磨的他,最大的奢望就是多干两年!
1982年,刘学永有了自己的第一台相机
1968年齐河县的一个小农场,迎来了一批下乡劳动的大学生,刘学永便是其中一个,那一年,刘学永21岁。踏实能干的他,在基层一干就是13年,养成了其勤劳刻苦、坚韧不拔的品格,不管后来如何翻山越岭,他从未喊过苦、觉过累。
毕业于山东省林业学校的刘学永,对于花草树木有着发自内心的热爱。1982年,刘学永被调到崂山林场任下宫林区林业技术员,开始真正接触到他所热爱的植物。在林场工作期间,他经常要外出做崂山植物资源调查,了解各类植物的野外分布状况。也正因此,他想置办一台相机,将这些植物一一记录下来。那时候刘学永的工资才40块钱,700多的相机他不吃不喝也要一年半的时间才能买得起。刘学永的母亲看到儿子那么热爱花草树木,二话不说拿出自己的积蓄,资助他买下了第一台相机。“我母亲什么话也没问我,只是告诉我说,人要有一个好的爱好,她这样支持我,让我这么多年得以坚持下来。”带着他的第一台相机,刘学永拍遍了崂山所有种类的植物,了解了每一种植物在崂山的分布状况,为后来《崂山木本植物》的编纂奠定了基础。
风雨无阻,20万张照片记录植物一生
在崂山林场工作的五年里,刘学永对植物越发痴迷,他像一个狂热的“追星族”,想要探究清楚每一株植物从萌芽到衰败的过程。
2001年离岗待退后,刘学永心里再一次不安分起来,他想用镜头将自己最喜欢的东西更多、更好地记录下来,“摄影是推动自然保护的工具、手段与强有力的武器,我必须做好的摄影师,才能让植物的影像打动人心。”于是,刘学永自学摄影理论,一边参加野外拍摄。自2001年至2015年间,刘学共计拍摄各种野生植物照片近二十万张,为了科普需要,基本每种植物都按一年四季萌芽期、花期、果期的变化拍摄,有时拍摄不理想,刘学永往往会跑好几遍,一株植物达到理想的效果,甚至需要好几年时间,并不是每一株植物重要生命周期都恰巧那么容易拍到。
山东泡花树是山东特有的植物,每隔几年开一次花,因为地处山林深处,一到花期,刘学永便背起相机爬几小时山路去拍摄,可即便这样,他每次找到泡花树,花期却已经结束。他那股不服输的“牛劲儿”上来了,为了能够拍到,他带着帐篷住在了泡花树旁边,当起了名副其实的“护花使者”。深山里,遭受蚊虫叮咬是常事,有时还会遇到毒蛇,可他顾不了那么多,他在山东泡花路树旁边守了4天4夜终于拍到了它开花时的样子。那一刻,他前所未有的满足。
这么多年,刘学永走遍了青岛各处的高山土丘,因为野外探险拍摄,他时常受伤。一次在崂山拍摄时,他突然觉得步履维艰,幸好离他不远处有一个庙宇,他拖着沉重的身体走进庙宇休息。因为实在下不了山,他在庙中露宿了一晚,第二天身体舒服了,又继续翻山越岭进行拍摄。这么多年,他背着设备行走攀爬在复杂的崂山地貌,有时也因天黑下不了山,他几乎住遍了崂山的所有庙宇。也正是因为野外的探索他认全了青岛的蛇类,他笑着说:“有一次我爬山失足摔伤了,爬起来后,发现身边竟有一条崂山蝮蛇正朝我吐着信子,也不知是在示威还是向我鼓劲,看着它昂扬的样子,我反而更有动力了。”
刘学永拍摄20万张照片,光相机就报废了5台,但他却说:“我只不过是地球上的一粒微尘,最后尘归尘土归土,而植物是地球的肌肤,需要让所有人知道它们,了解它们,从而保护它们。”这么多年拍摄经验,让刘学永从一个“门外汉”成为了青岛市屈指可数的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之一。
“我最大的奢望就是再多干两年”
刘学永每次拍摄完成一种植物,都会将其记录下来,十五年时间,编纂出一本《青岛植物志》,他希望这十五年的积累可以面世,能给岛城留下宝贵的植物家底资源依据,于是四处奔走。后来山东植物名家李法增校稿之后,由青岛出版社出版书集《崂山木本植物》,共收集各类植物近500种,而稿费刘学永分文未取。
2015年刘学永结识了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会长徐立强,徐立强初次见他的第一印象是“体型偏胖,幽默风趣,看起来行动比较笨拙的‘小老头’”。但是两人深谈之后,却成为了“忘年交”。他们都对大自然充满敬畏,都想将动植物保护推广出去,都把动植物保护作为自己的责任和使命。接触久了,刘学永也自然成为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资深志愿者,应下了拍摄《青岛古稀珍危植物》的承诺。
因多年辛劳,刘学永的身体已经开始吃不消,时常会犯一些小毛病,但是刘学永一直没当回事,直到2016年,他被确诊为脊索瘤,之后在上海做了切除手术。他觉得以自己一人之力,很难将植物知识科普给更多人,而徐立强还很年轻,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干这件事,于是将所有底稿、底片托付徐立强,希望能用于未成年人的科普教育。他说:“每个物种都有它的价值所在,都是大自然的馈赠。屠呦呦发现的青蒿素就是从植物青蒿中提取出来的,我希望青岛也能出袁隆平、屠呦呦,哪怕就出一位也行,这些照片只要能激发出孩子们的一丁点兴趣,我无悔无憾!”
今年7月刘学永旧患复发,对他来说,最大的奢望是再多干两年。他想用镜头记录下青岛珍稀的野生植物,完成编纂《青岛古稀珍危植物》的承诺,让更多人看到,让更多人能够去与他共同守护。
“每一次拍摄都是一次心灵的震撼,看到每一株植物萌芽,整个人都充满希望与动力。”任何生命都值得被尊重,镜头是刘学永尊重生命的方式。人如草芥,而刘学永却让自己的生命如野草一般,烧不尽,他用尽心力,让他所热爱的花草树木得到普及,将生态文明的种子植根于年轻人心中。
新闻推荐
以建设精品旅游项目为突破,着力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引领全域旅游发展 大项目激活德州旅游新动能
□刘英祁迪李燕孟慧德州市把旅游产业作为新旧动能转换的6+6引擎产业,抓住不放,强力推进。目前,德州旅游业...
齐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齐河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