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舸争流千帆竞 文化发展正逢时

德州日报 2018-10-11 09:07 大字

□本报记者井璐本报通讯员岳晓蕾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是城市个性魅力的体现,是城市综合竞争力的体现,更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体现。董子文化、龙山文化、运河文化、黄河文化……厚重的底蕴成就了德州文化根基,也为德州文化产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近年来,德州市立足文化资源优势,突出项目带动,努力打造特色文化品牌,全市文化产业保持快速增长。 2015年全市文化产业实现增长值99.62亿元,占同期GDP比重3.62%。 2016年全市文化产业实现增长值117.91亿元,占同期GDP比重3.98%。

在第七届山东文博会上,以“儒风水韵,大德之州”为主题的德州展区以“温馨的笑脸”、热情好客的开放姿态迎接四海宾朋。德州市此次参展的文化产品作品达1500件,展销产品达1万余件;安排10场文艺演出、30多项文化活动;20多家单位200多人次将现场展示技艺。这份文博会期间德州展区的产品布展和活动安排清单,也是近几年德州市文化产业发展给出的一份美丽答卷。

跨界融合,传统产业释放文化活力

在刚刚结束的山东2018儒商大会上,中国(德州)黑陶非遗文化产品传承发展平台项目作为全省11个重点文化项目之一在大会上签约。该项目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平台为依托,跨界融合,实现了黑陶产业的凤凰涅槃。

在本届文博会上,德州展区备受关注的《新时代黑陶鼎》作品,由德州梁子黑陶数位工艺大师历经一年时间精心创作完成。该作品以微雕的形式,将十九大报告全文3.2万字全部雕刻于黑陶鼎之上,以此铭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这是全国唯一一件雕刻十九大报告全文的微雕作品,具有唯一性、创新性、传承性。“创新是传承的应有之义,只有层出不穷的创新,才能让传统文化产业保持旺盛生命力和竞争力。 ”德州梁子黑陶文化有限公司董事长梁丽霞说。得益于技艺的不断创新,梁子黑陶文化有限公司产品种类从十几种增加到1000多种,年销售额达2000余万元。

近年来,德州市不断加大文化产业新产品、新技术、新业态的研发力度,推动文化产业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方位提升文化产业的实力和竞争力。如今,在德州市,文化与科技的融合发展迅猛,VR技术、无人机、数字印刷等一批科技含量高的文化产品,在研发、应用过程中不断注入科技元素,从而提升了企业市场竞争力;文化与旅游融合势头强劲,董子文化街、黄河国际生态城、黄河故道森林公园等成为德州市旅游的亮点;文化与农业融合方兴未艾,致中和生态农场、金水湾生态园、探花庄园等一大批农业休闲旅游项目,结合美丽乡村建设,深入挖掘农耕文化、传统手工业、非物质文化遗产等资源,培育建成了一大批特色文化旅游产业。

项目带动,产业集群快速发展

本届文博会,中国·德州广川文化小镇代表德州市参加了重点文化产业项目推介会。该项目位于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总占地约3平方公里,是以书画艺术、非遗民俗、文创影视等产业为主导的文化旅游特色小镇。小镇以董子文化产业园为起步区,集聚文化产业经营机构350余家。未来五年,计划新建艺术家创作培训、非遗传承人传承研发为主要内容的“鬲津文化名人园”和以文创设计、影视拍摄、版权服务、出版印刷等文化产业为主要内容的“繁露文创影视产业园”。

不久前,京津冀鲁协同发展城市旅游联盟在齐河县欧乐堡景区成立。从济南后花园,到山东境外游客集散地,再到如今发起打造京津冀鲁国际旅游目的地品牌、促进区域旅游一体化,文化旅游产业正在推动齐河进行一场脱胎换骨式的改革。泉城海洋极地世界、泉城欧乐堡梦幻世界、齐河温泉度假村、齐鲁青少年快乐成长教育基地等项目渐次落地,构架起了总投资达143亿元的黄河生态文化旅游大观园,也让齐河“全域旅游”的口号叫得更响。

宁津杂技蟋蟀欢乐谷、夏津德百旅游小镇、齐河森林动植物园……德州市积极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通过招商引资、重点扶持,着力引进和培育了一批发展潜力大、辐射能力强的文化产业大项目,以项目建设带动区域文化产业集群式发展。目前,全市拥有省、市重点企业、项目、示范基地36个。 (下转A2版)

新闻推荐

差异化施教精准化育人

□本报记者马乐整顿校风教风、优化基础设施、带队外出学习……上任150多天,齐河县实验中学校长高杨的日子都是精打细算着...

齐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齐河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