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齐河加大扶持乡镇学校建设村小华丽“变身”学生回流

齐鲁晚报 2017-06-14 16:09 大字
齐河县第三实验小学创客实验室。本报记者刘潇朱迎雪通讯员王培培

6月9日,走进齐河县胡官屯镇实验小学,两幢教学楼、一幢综合楼,篮球场旁崭新的塑胶跑道……远远望去,这所学校颇有些模样。这所离县城40公里的乡镇小学,从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进行升级改造后,近十名农村学生回流。校长潘宝勇说,新学期估计还会有更多的学生回来上学,自己不用再为生源操心了。

教学环境提升学生回流

胡官屯镇位于齐河县城南部,胡官屯镇实验小学前身是齐河县富足店乡中学,教室始建于1976年。“教室年久失修,都是过去那种老房子,抬头都能看到木头梁子,一到下雨天屋顶漏雨,见到这种教学环境,老师们也纷纷要求调走,更留不住学生。”谈起学校改造前的状况,校长潘宝勇也是唉声叹气。

“我是三周前从德城区石芦街小学转回来的。”现就读于胡官屯镇实验小学的张李昂告诉记者,学校改造前的环境很艰苦,为了接受更好的教育,父母选择将他转入城区学校就读。家长为了照顾她,专门在城区找工作陪读。学校体育老师孙文竹,见证了学校的华丽“变身”。平房变新楼,炉渣操场换成塑胶的,设施条件完善,与城区学校差异减小。

“包括胡官屯镇实验小学,镇上的其他两所学校的师生,下学期也将整合到该校。学校同时容纳辖区内70余个村1000余名学生就近上学。”齐河县教育办公室主任张永明说,学生回流的实质是县里实行以奖代补的政策激励,每平方米补贴800元,加大了对乡镇(街道)学校建设项目扶持力度,调动了乡镇(街道)的建设积极性。

小学生玩起智能机器人

在齐河县第三实验小学创客实验室体验课现场,五年级的几名学生正在认真地组装这智能机器人。学生们纷纷表示,组装智能机器人不仅培养动手能力,还能学到编程知识。“短短一节课里,融合了数学、美术、科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学生的手、脑,也都同时调动起来了。”该实验室指导老师称,以创客式的学习进行知识储备,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同时激发课堂活力。

2016年10月,齐河县第三实验小学针对小学生科技教育资源匮乏的现状,决定把机器人作为载体和平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6月16日,我们还将举办德州市首届‘机器人比赛邀请赛\’,那将是一场精彩的对决、科技的盛会。”该校校长马华说。

改善条件创新办学模式

6月9日,记者在全市第一个与山大附中开展的实质性合作学校—山大附中永锋实验学校项目施工现场看到,教学楼宇正在如火如荼的建设中,9月份可投入使用。这所学校是九年一贯制公办学校,小学初中各36个班级,容纳3420名学生。同时,齐河县同山大签订“顶岗实习,置换培训”协议,山大毕业生来此实习,县里老师去山大进行培训。

齐河县教育局副局长窦绪明说,各项工程完成后将全面实现“运动场地塑胶化、学区学校楼房化、幼儿园建设标准化”,极大改善全县办学办园条件。下一步,齐河县教育局将引进先进教育理念和管理模式,辐射带动全县教育工作再上新水平,北京十一学校也将在齐河落地,与坤河集团一同打造人生中心教育基地,孩子们可在家门口享受到与世界同步、私人订制的个性化教育。

新闻推荐

齐河:田园综合体“接二连三”

以产业深度融合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齐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齐河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