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粮食总产:从369.4万吨到866.5万吨,粮食总产:从369.4万吨到866.5万吨

德州日报 2015-04-03 16:28 大字

“粮食产量越来越高,农民种粮的劲头越来越大了。 ”3月21日,武城县武城镇东小屯村,50岁的种田“老把式”李庆双说。谈起20年来粮食生产的变化,李庆双有说不完的话。据他回忆,上世纪90年代,小麦每亩产量仅有七八百斤、玉米产量每亩八九百斤。农民每年夏收后要交公粮,年终要交提留。 “一年下来,只能满足自食口粮,没有多少余粮可卖,想靠种粮食挣钱根本不可能。 ”因种植面积少、单产低,全市粮食总产量呈下滑趋势,1995年,全市粮食总产量为369.4万吨。

借助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的东风,2007年,德州市开启创建地级吨粮市、粮食高产创建等活动,粮食高产创建被列为“一把手”工程,纳入全市科学发展综合考评体系,明确提出要人给人、要钱给钱、要政策给政策,全力扶持粮食生产。

从缴纳“皇粮国税”到“拿钱种地”,极大地激发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全市粮食种植面积持续扩大,农机农艺、良种良法的应用,也让粮食产量持续提高。至2009年,全市粮食总产达到144.24亿斤,小麦、玉米两季单产合计1061.4公斤,成为全国首个整建制 “亩产过吨粮、总产过百亿”的地级市。

看准了规模经营的效益,2013年,李庆双和村里11人联合出资成立了武城县为民粮棉种植专业合作社,流转1700亩土地,投入200余万元购置了大小型拖拉机、玉米联合收割机、小麦联合收割机及其他配套机械。 “去年全年,合作社粮食总产量近440万斤,净利润100余万元。这要放在20年前,想也不敢想。 ”李庆双说。

2014年,德州市粮食总产量达866.5万吨,是1995年的2.35倍,实现“十二连增”,连续六年“亩产过吨粮、总产过百亿”,第四次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市。齐河县20万亩粮食增产模式攻关核心区全年粮食平均亩产1502.3公斤,率先在全国实现大面积吨半粮。

□本报记者 邓静 本报通讯员 王玉磊

新闻推荐

齐河创建“巡回科普学校”,齐河创建“巡回科普学校”

解决农村党员群众教育碎片化问题

齐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齐河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