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孔凡江:23年的无悔坚守,孔凡江:23年的无悔坚守

德州日报 2015-04-28 13:08 大字

[摘要]不是亲情却胜似亲情,他抚养孤儿的事迹在十里八乡被传为佳话——

4月19日,记者在齐河县胡官屯镇坟台村,见到了回家探亲的孔淑珍。谈及过去,她充满感激,“多亏哥哥收留我,给了我这个温暖的家。 ”

事情要从1987年说起。那一年,孔淑珍的智障母亲走失,父亲因病辞世,家中也没有其他亲属,年仅4岁的她成了孤儿。小小年纪,无依无靠,街坊邻居这家管一天、那家管一天,轮流照顾着小淑珍。 “因为我家里只有一个孩子,当轮到我家的时候,老支书就问我能不能多照顾她一段时间。”孔凡江告诉记者,小淑珍的遭遇让他回忆起自己6岁失去母亲的痛苦,“孩子不能再这样生活了,得有个家。 ”在和妻子商量后,孔凡江决定收养这个孤儿。在孔凡江的细心照顾下,小淑珍重新感受到了家的温暖。乡邻建议让小淑珍改称孔凡江为 “父亲”,被他谢绝。就这样,按照村里的辈份,小淑珍有了这位大她29岁的哥哥。

当时,孔凡江的儿子只有2岁,孔凡江的父亲已年过六旬,7亩耕地是家里的主要经济来源,收养一个孩子,给这个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增加了更多的负担。

1998年,孔凡江的父亲病重住院,花光了家里的积蓄,眼看两个孩子要因为拿不出学费而辍学。 “再苦不能苦孩子。 ”孔凡江东拼西借,凑足了5000元学费。为了一家人的生活,孔凡江和妻子承包了村里的10亩土地,并饲养了家畜,空闲时就去邻村工地打工贴补家用。

在孔凡江一家的照顾下,孔淑珍渐渐长大成人。2010年,孔淑珍出嫁当天,她眼含热泪跪在了孔凡江夫妻俩面前,“哥……”一声亲切的称呼,让孔凡江也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23年来,孔凡江无怨无悔抚育孤女的事迹感动了十里八乡,只要谈起孔凡江,村民都会竖起大拇指:“像他这样,照顾淑珍比对待亲生儿子还好,实在很难得。 ”□本报记者 王志冕 本报通讯员 王业婷

新闻推荐

魏保和老师见证教育变革,魏保和老师见证教育变革

从“满堂灌”到“魏氏教学法”;从“一根粉笔、一本教材、一张嘴”到声光电一体;从每月工资不足60元到现在的4600元——“魏氏教学法”,从不被认可到备受推崇1986年7月,魏保和22岁,刚刚师范毕业,被分配...

齐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齐河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