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推行农村党组织书记规范化管理,推行农村党组织书记规范化管理

德州日报 2015-03-26 13:15 大字

2013年以来,我们推行了农村党组织书记规范化管理,巩固了党在全县农村的执政基础。

一、坚持问题导向,找准强化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突破口。支部书记是支部的主心骨,抓好了这支队伍,就抓住了富民强村的“牛鼻子”。近年来,我们在这方面不断加大人财物力投入,建立一整套农村党组织书记选拔任用、履职担当、激励保障、教育培训、监督考核的专门管理体系,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担任支部书记,并把主要精力和时间用在工作上。

二、创新管理体制,建立农村党组织书记专职专岗长效机制。一是突出体制改革这一基础,改进任职管理。改变以往支部书记由乡镇党委单一管理模式,变由县委组织部备案管理、审批任免,乡镇党委负责日常管理、监督考核,有效避免了调整的随意性、稳定了队伍,也使村支书感到受重视、有面子、有底气,大大增强了岗位自豪感和自我认同感。二是突出大抓基层这一导向,强化激励保障。在补贴报酬上,大幅提高标准,村支书人均达到2万元以上,最多的达到3万元,相当于乡镇工作人员待遇。2014年,县财政用于规范化管理的投入达到5000万元,今年将突破7500万元,增长50%以上。三是突出素质提升这一关键,加强教育培训。把村支书培训纳入干部教育培训总体规划,县财政按每人每年1000元标准列支了专项培训经费。在全省率先启动了“县级巡回党校”,把高层次培训的课堂搬到基层,已累计举办130多场次,培训农村党员1.4万人次。四是突出制度建设这一根本,从严约束管理。按照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标准要求,建立起完善的农村党建制度体系,从严监管、从严考核、从严问责,实行动态调整,有效解决了履职不到位、干好干坏一个样的问题。

三、成效活力凸显,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得到较好发挥。实施农村党组织书记规范化管理,抓住了基层党建工作的关键,农村工作满盘皆活,带来了三个“可喜变化”:一是队伍精神状态的可喜变化。建立起“责、权、利”相结合,“绩、奖、惩”相统一的激励约束机制,稳定了队伍,强化了责任,充分调动了村支书的干事创业热情。二是党群干群关系的可喜变化。全县农村信访总量同比下降21%,涉及村干部的信访量下降了45%,实现了本质性提升。在2014年全市民意调查中,我县群众满意度前进4个位次,创历史最好水平;在全省民意调查中,我县群众幸福指数居全省第三位。三是农村发展面貌的可喜变化。在村支书的带动下,全县涌现出一大批各具特色的产业强村,推动了集体经济和群众收入“双增长”。2014年解决了“集体经济空壳村”问题,年底将实现100%的社区(村)集体收入达标。□齐河县委书记 孟令兴

新闻推荐

一年引进150个“支书项目”,一年引进150个“支书项目”

晏城街道实行村党支部书记规范化管理,激发了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热情——

齐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齐河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