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地域文化涵养地域灵魂,地域文化涵养地域灵魂

齐河报 2014-12-16 00:35 大字

人是有性格的,地域是有灵魂的。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的共同性格就是这一地域的灵魂体现。众所周知,山东不同于山西,河南不同于河北,东北不同于西北,沿海不同于内陆。地域的灵魂源于地貌的构成和历史的积淀,归根结底还是源于地域文化。山东文化积淀深厚,其“一山、一水、一圣人”所代表的泰山文化、黄河文化、儒家文化,潜移默化滋养着山东这片土地,构筑了山东人特有的性格——豪爽、朴实、正直、刚烈。了解人的性格,要探究人生阅历;探究地域的灵魂,要挖掘其文化积淀。

齐河,地处鲁西北平原,位于齐鲁文化和燕赵文化交汇处的泰山之峙黄河之滨,特殊的地理位置注定了这个地域有不同于别处的文化积淀。挖掘齐河的文化积淀,揭示齐河的地域灵魂,当是齐河文艺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由齐河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新编的《行吟齐河》在这方面做出了有益的尝试。“透过异彩纷呈的表象,由表及里,去粗取精,梳理出齐河文化最核心最本质最有代表性的内容,即贯穿齐河历史的三条文化主线:黄河文化、黑陶文化和贤人文化。 ”这是县委常委、宣传部长李文豪先生在《行吟齐河》序言中提出的见解,在深入阐述了黄河文化、黑陶文化和贤人文化之后,他进一步提出:“三种文化是齐河精神的源泉。厚德重义是贤人文化的精髓,开放包容是黄河文化的精髓,务实创新是黑陶文化的精髓,拼搏争先则是三种文化的集中体现。 ”“厚德重义、开放包容、务实创新、拼搏争先”的齐河精神就是齐河这个地域的灵魂,是由齐河文化涵养而成的。《行吟齐河》作为一部反映齐河地方文化的散文集,共分三部分——风华齐河、人文齐河、风情齐河,分别探究了齐河的历史遗存、历史人物和风俗人情。翻开这部厚厚的集子,那逝去的一切便拨开层层迷雾向你摇曳走来。《找不回来的晏城》把人带到两千多年前的晏婴采邑,带到四十年的那个“稍大村落”,又带回高楼林立的时下;《烟波诗韵大清桥》有历史有传说有牌坊有诗词唱和,是当之无愧的“齐河历史上的文化地标”;《尹屯随想》通过尹屯古遗址出土的文物,猜测这片土地昔日的风采,把人们的视野引向这片土地的氏族社会;《风雨玉皇庙》通过玉皇庙的风雨历史,让读者明白了“我们这些人在生命本质上无疑属于现代文化的创造者,但从遗传因子上考察又无可逃遁地是民族传统文化的孑遗。 ”“风华齐河”中还有《定慧寺的前世今生》、《齐河旧城拾遗》、《“齐河八景”今何在》《齐河古寺考略》等,悠悠古意,眷眷深情,不禁让人产生穿越之感。“人文齐河”记载了万历循吏房守士、抗倭英雄尹秉衡、《四库全书》修纂周永年、“草莱不掩诗名香”的郝允秀、“风华绝代”的郝秋岩、镇海侯赵连甲、民国山东四大教育家之一王祝晨、国际知名学者王浩、全国劳动模范时传祥,他们或为天地立心,或为生民立命,或为往圣继绝学,或为民族开太平,他们是这片土地生长出来的奇葩,体现了齐河人民的精神,是这方地域的灵魂。“风情齐河”把视角转向“寻常百姓家”,用寻幽探微的笔触揭示这方土地上的风俗人情,这里有乡下“过阴天儿”的酒酣耳热,有过年走亲戚的“夺兜大战”,有乡村赶大会“咬一口一兜油的包子”,还有千年古树、久远的村味、美丽的沉沙湖,这些包含热度的文字透出的是浓浓的温情,折射出的是人们内心的热情和良善,如鲁西北平原上的白杨树一样朴实、正直的齐河父老,就是这样世世代代在这里生存的。

到一个地方投资兴业,首先要考察投资环境,投资环境包括当地的民风、民俗和民情,更深入一些就是地域文化、地域精神和地域灵魂,这些看不见的软实力,或许能关乎一个地域的成败得失。随着齐河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尤其是齐河跨入全国百强县、跻身全省第一方阵,急需一批推介齐河文化、彰显齐河精神、探究齐河地域灵魂的书籍,《行吟齐河》就是在这种环境下应运而生的。《行吟齐河》收录的五十余篇文章大多为本地作者所写,说不上全面,谈不上深刻,却能起到管中窥豹的作用。这是县文联编辑的第一部文化集子,却不是最后一部,随着对齐河文化挖掘的逐步深入,县文联计划陆续编辑推出,请读者诸君拭目以待吧!

□ 孙德奎

新闻推荐

齐河县召开全国工商联执委(齐河)招商推介会,齐河县召开全国工商联执委(齐河)招商推介会

本报讯(记者 李晓楠)12月21日,齐河县召开全国工商联执委(齐河)招商推介会,畅叙合作情谊,共谋发展大计。县领导孟令兴、王晓东、李方庆、沙淑红、李彬彬、赵传雷、王志华、王成平、张和田、杜吉泉、郑桂...

齐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齐河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