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我帮爸爸找工作”,“我帮爸爸找工作”

德州日报 2014-02-18 14:51 大字

2月11日,寒风凛冽,齐河县人力资源市场内却是一片火爆场景,该县2014年度“春风行动”专场招聘会在这里举行。

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一位农民工牵着一个孩子在不停地咨询。 “我叫赵枫洋, 9岁了,听说今天县城有招聘会,来帮爸爸找工作。”家住华店乡华中社区的赵枫洋说。他爸爸赵立鹏在上海当数控车工已7年,并且当上了 “小班长”,工资不菲。外企上班、待遇又不低,为什么要回乡工作?一说到这,赵立鹏的眼里泛出泪光:“在外面确实能多挣点钱,但挣钱不是唯一目的。每次回家,儿子见了我就往后躲,等到要走的时候,又眨着大眼问‘爸爸去哪儿,什么时候回来\’。 ”

“前些年确实想回来,但工资待遇太低。 ”说到这里,赵立鹏又掩不住心里的喜悦,“前年起,我们社区周围建起了民营创业园,有的村民每月能拿到三四千元。能挣钱还能顾家,当然要回来了。 ”

“爸爸,快看看,这里挺好,一个月3500元。 ”赵枫洋在华店博奥家居有限公司的摊位前招呼赵立鹏。 “就在我学校对面,我们放学正好能赶上他们下班。我好几个同学的爸爸都在这儿上班。 ”

“听儿子的,我签了。 ”听到孩子的话,赵立鹏没有迟疑,与招聘人员沟通后达成了就业意向。

在这次招聘会上,1200余人像赵立鹏一样选择返乡就业。 “近几年,我们引导广大返乡人员转变就业观念,特别是留守儿童的家长,吸引他们服务家乡建设。 ”齐河县就业办主任耿乃久介绍说,目前齐河县在农村社区配套建起245个产业园区,把就业岗位建到了农民家门口。同时,县人社局工作人员进村走访,对有返乡意愿的农民工登记造册,利用招聘会、信息库配比提供岗位,去年以来,全县引导3000余名农民工返乡就业,使600多名儿童告别“留守”。

□本报记者 刘臻 本报通讯员 许威力 孟翠

新闻推荐

“2.5产业”,转型新路径,“2.5产业”,转型新路径

因为介于二产和三产之间,生产性服务业被人们形象地称为“2.5产业”,发展前景广阔,急需提质增效——

齐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齐河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