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齐河“攒”出“公地”养社区,齐河“攒”出“公地”养社区

德州日报 2011-11-21 18:25 大字

[摘要]一人贡献一分地 流转生金作经费

本报讯 (记者 朱代军 通讯员 郑军 邢丽丽)祖祖辈辈生活的村庄在新农村建设中变成了城市化的社区,身份急剧转换的农民如何才能更好地管理新家园?齐河县刘桥乡洪州社区“攒”地养社区的探索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可资借鉴的经验。

11月20日,记者来到洪州社区蔬菜产业园。随行的刘桥乡党委书记郭庆泉介绍说:这是一块由社区居民“攒”出来的“公地”,土地流转资金将作为今后社区运转的经费。

洪州社区2009年开工建设,社区包括7个村庄、5000余人,各类建筑面积达23万平方米,综合服务中心、商业步行街、休闲广场、农贸市场、花园绿地等综合服务设施一应俱全。今年8月,村民全部入住新社区。

“如果没有好机制,很可能出现‘新楼旧村\’。 ”谈到社区管理,刘桥乡副乡长吕俊河不无担忧地说,“经过反复讨论、集思广益,我们想到了‘攒\’地养社区的办法,即社区农民每人‘攒\’一分地,流转集聚成一大块作为社区‘公地\’,以地生财来雇佣物业公司。 ”

刘桥乡成立了7个工作组,分头召开社区党员干部、村民代表会议解疑释惑。算清明白账,群众心里豁然开朗:社区卫生要清扫、垃圾要清运、苗木要管护、路灯要维修、下水道要疏通、管理人员要发工资,一年预计需要资金50万元;如果每位村民拿出一分地,那就是500亩,按照每亩地1000元的流转价格,每年刚好收入50万元;迁入社区后不用再缴纳任何管理费,还能享受到和城市社区一样的服务。

做通群众思想工作后,乡里将500亩“公地”规划在社区北侧。以此地为圆心,按照“耕地相邻,地质相近”原则,以原来村为单位,将应“攒”耕地,由远及近、逐村汇集到一起。通过7个村的耕地调整,社区“公地”仅用15天就“攒”成了。今年5月,“公地”流转给3家蔬菜公司建设蔬菜产业园。

目前,洪州社区的物业公司已选定。“一人一分地,为社区提供了不竭的运转资金。这种长效机制对于农村社区管理来说,是一种创新模式。 ”今年9月,省、市有关领导来洪州社区调研时,对齐河县“攒”地养社区的做法给予充分肯定。

新闻推荐

月日齐河县恒光食品公司职工正在把一箱箱食用调料装上

11月8日,齐河县恒光食品公司职工正在把一箱箱食用调料装上车,借道物流起运全国各地。该公司总投资2000万元,是一家大型农业龙头企业,主要从事各种菜肴调味品、火锅底料等绿色产品的加工,产品销往北京...

齐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齐河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