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10亿余元在平原建设园区,上海医药多名高管前来“站台” 山东信谊:“小尾巴”变成“排头兵”
□记者 张海峰 通讯员 曹伟 报道山东信谊的车间内,工人在紧张而有序地工作。聚焦工业强市
□ 本报记者 张海峰 贺莹莹
本报通讯员 张大伟 曹 伟
7月15日,上海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医药”)投资10.35亿元的上药信谊平原医药产业园项目开工奠基。这家中国企业500强、中国化药企业三甲、沪港两地上市的大型国有控股企业,选择在平原县打造全国最大的精神类药品生产基地。
“上一次来到平原还是7年前。2013年我参加了山东信谊的重组仪式,而今天则是来参加上药信谊平原医药产业园项目开工奠基仪式。我既见证了山东信谊的新起点,又见证了山东信谊的新起航。”上海医药总裁左敏在奠基仪式上表示。当日,上海医药控股股东上实集团副董事长葛大维,上海医药总裁左敏以及副总裁赵勇、沈波、顾浩亮,上海信谊党委书记潘德青等6位集团公司高管,集体为山东信谊“站台”,凸显了集团对该项目的重视程度。
平原制药厂成立于1978年,是国家精神药品定点生产厂家,2013年与上海医药旗下的上海信谊合作成立山东信谊。上海信谊投资3580万元持股比例55%,成为控股股东。联姻后,平原制药厂拥有的61个制剂产品和21个原料药产品与上海医药的产品资源全面对接,产品结构由感冒片剂等普通药物优化为艾司唑仑等精神类药品。
据了解,这次产业园区项目合作,要追溯到上海信谊与平原县政府7年前签订的一份协议:当上海信谊追加投资,持股比例超过67%后,平原县将拿出200亩土地,用于新厂区建设。“山东信谊当时在上海信谊13家子公司中,无论规模还是名气都排名末尾。公司主打产品为精神类药品,但那时候很多人认为精神类药品市场潜力不足。”山东信谊副总经理马增胜表示,即便集团公司内部也有很多人觉得这份协议达成的可行性不高。
改制后的山东信谊,在借梯上楼中飞速发展。山东信谊年销售收入从2012年的4703万元,增长至2019年的3.68亿元,增长6.82倍;利润总额从270万元增至1.15亿元,增长41.59倍。最让投资方关注的是投资回报率,3580万元的股本投资,7年年均回报率57%,2019年投资回报率150%,累计回报率达274%。
2019年,山东信谊精神类、心脑血管类主打产品艾司唑仑片、劳拉西泮片、硝酸甘油片和地西泮片四类药品的市场占有率,在全国位列第一。今年上半年,山东信谊销售收入、利润总额、上缴税收同比增长14.9%、165.58%、53.47%。
马增胜介绍:“以药品艾司唑仑为例,2012年市场占有份额只有20%,如今已经达到70%,疫情期间山东信谊同比去年销售份额增长了30%。这次医药产业园建成后,将从较单一生产模式升级为原料、制剂一体化,此外还将承载着其他厂区梯度转移的功能。”7年间,山东信谊从“小尾巴”成长为上海信谊13家子公司中的“排头兵”,并带动母公司上海信谊年均增长率排名上海医药的前列。
为了让山东信谊做大做强,平原县为项目预留了一块170亩的标准地。“2019年,信谊制药用39.5亩土地,实现税收5492万元,亩均税收141万元,但土地挖潜已经碰到‘天花板’。从2018年开始,平原县主动对接总公司推动新项目论证,并联合市里多次赴上海登门招商。”平原县委副书记、县长袁志勇介绍,平原推行一企一策,全要素扶持山东信谊,仅2019年企业就享受税收减免1147.7万元。疫情期间,9个县直部门负责人驻厂为企业解难题,方便企业原材料、产品进出。
正因此,上海信谊选择了激活“对赌”协议。今年3月20日,上海信谊制药产业园项目通过“屏对屏”签约落地。据介绍,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可实现年产原料药260吨、制剂60亿片的生产规模,成为国家级精神药品定点生产专业园区。
新闻推荐
□记者王爽通讯员张国水刘中帅报道本报德州讯德州市平原县王庙镇辛庄村养殖户李秀云近日获得一笔50万元的“鲁担巾帼...
平原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平原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