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搞大呼隆 不搞泛泛对接 平原:“双招双引”算好质效账
本报讯(记者 任立松 通讯员 张娜 曹伟)眼下,各地都在下大力气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平原县如何作为?“不搞大呼隆、不搞泛泛对接,拿出‘绣花功夫’精准招引、精细招引,精明算好‘质效账’。 ”平原县委书记王洪霞说。
4月10日,2019山东平原(北京)“双招双引”推介会暨北京平原企业商会成立仪式在京举行。这个节点向京企“喊话”,有着平原县精明的打算:北京疏解非首都功能在积极推进,一大批高质量项目正在外溢;高铁在平原开通,都是不容错失的机遇。机遇面前,平原敢拼、敢抢,明确将精准招引、精细招引的“靶点”锁定北京。会上,签约总投资102.26亿元的20个项目,引进高端人才45人。“平原发展,项目为王。我们最看重质量和效果,拒绝为了完成任务拼凑项目、拔高项目,坚决引进一批成长前景好、市场前景广、带动能力强的好项目带动平原迈向高质量发展。 ”平原县委副书记、县长袁志勇告诉记者。
为保证“质效”,平原在引前、引中、落地3个环节发力,保证项目落地即开花、开花即结果。
——引前有本账。清醒定位自身实际,不贪求多少高端人才入驻平原,而是争做高端人才科研项目的加工、制造端的承载地,力求把北京的生产基地设在平原,把平原的研发中心设在北京,加强北京平原科研、生产“结亲、走亲”,实现协同发展。引来了中关村军民融合产业联盟,计划在平原建设中关村军民融合德州产业园,将联盟内600余个好项目转移到园区内;引来了中关村医学工程转化中心,决定在平原建立中关村医学工程转化中心德州科技产业园,将入驻高精尖企业20家,产值可达100亿元。
平原县将所有招商资源“握指成拳”,集中力量打造产业园区。推介会上,平原优选新型医药产业园、绿色化工产业园、京德智造产业园、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等9大产业园,为京企打造了一批“厂房定制、租售灵活、拎包入驻”的优质平台,项目方可以直接利用产业园标准厂房的现有设施进行生产,省去了自己申报土地、基础建设的时间,企业“入园即开工”。
——引中算好账。平原县成立了由环保、安全、税务、国土等部门负责人,相关领域专家及法律顾问构成的项目评审组,将项目审核关口前移,要求项目入园前,必须经评审组评审,既看项目含金量、也看“含绿量”“含新量”,在这个评审机制下,曾经拦下了投资6亿元的危废固废处理项目。
——落地算住账。平原改变粗放式招商引资的思维模式,评判项目不再只关注“体量”,更关注“亩产”;招商引资不再“贪大求洋”,更加追求“高质量”,亩均产出低于10万元,不谈、不引。与此同时,重点打造新型医药和医疗器械、绿色高端化工、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现代高效农业、军民融合等六大主导产业。围绕六大主导产业精准招商,东引西联、南北借力,引进一批技术水平高、产业关联性强、发展空间大的大项目好项目,用优质项目支撑平原未来,靠主导产业引领平原发展。
保障质效,营商环境是硬支撑。平原县围绕全力推进“一次办好”改革,以简审批、优服务便利投资兴业为目标,作出承诺:企业开办可在3个工作日内完成一般经营所需手续办理,5个工作日内完成不动产登记,45个工作日内完成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强力落实精简事项、优化审批流程、前置审批环节、推行容缺办理、实行帮办代办等,创造性推出了政务大厅“一窗受理”、关联事项“一链办理”、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政务热线“一线连通”、贴心帮办“一次办结”等“五个一”集成服务,做到应办即办、说办就办、一次办好。县领导轮班到县行政审批服务大厅现场办公,进一步推动“一次办好”改革率先落地、率先见效。
新闻推荐
□记者张海峰通讯员张娜曹伟报道本报平原讯4月10日,2019山东平原(北京)双招双引推介会暨北京平原企业商...
平原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平原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