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心系讲台情牵桃李

德州日报 2017-09-07 11:27 大字

在平原县王杲铺镇中心小学,总有这样一个忙碌的身影:俯案备课,与同事商讨教学,与学生谈心交流,在教室给学生解答疑难问题……她就是王杲铺镇中心小学教导主任李林环。近20年的教学生涯里,她在平凡的点滴中,倾注着自己的心血与真情。

爱心帮扶,解开学生心结

作为一名教师,只有给学生的爱是发自内心的,学生才会感受到温暖,才能体会到爱,才愿意融入到班级大家庭中来。

2014年秋季开学,男孩李天一(化名)引起了李林环的注意。无论是上课,还是课间,这个小男孩都一个人呆呆地躲在墙角里,面无表情地望着窗外。李林环家访时得知,天一的父母离异了,父亲再婚后,他一直无法接受继母,又很想念妈妈,不知对谁说。

李林环为天一制定了详细的帮扶方案:吃饭时,让他跟关系好的几个同学坐在一起;成立学习帮扶小组,主动拉他讨论问题;每次返校,由同学轮流在校门口接他;情绪低落时,把他带到办公室谈心……让天一感受到老师的关心和班集体的温暖。

在李林环无微不至的关心和帮助下,天一渐渐地恢复了往日的笑容,他的话多了,成绩也有了明显的提高,时常打电话给远在外地打工的父母,让他们不要挂念他。看到孩子的转变,李林环由衷地高兴。

苦口婆心,劝辍学少年重返课堂

在李林环眼里,每一个学生都是那么可爱,那么重要。 2000年春天,年仅15岁的李凯正在读初二,因兄妹三人都在念书,家庭负担重,父母让他辍学,准备到外地打工补贴家用。

李林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她立即叫上同校的英语老师崔月莉,骑着自行车赶到李凯家。从其他村民口中,两位老师得知,李凯全家人都去地里干农活了,于是她们就在门口等,不见到家长、家长不同意孩子回去上学,就决不回去。

一直等到中午,李凯的父母才回家。“孩子还小,正是学知识、长本领的时候,他的成绩在班里名列前茅,不要耽误了孩子的大好前程。 ”苦口婆心劝说半天,被她们的真诚所感动,李凯的父母终于同意孩子回学校继续上学。参加工作19年来,李林环跑遍了全镇52个村庄,走进了上百个学生的家庭,与家长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

做好传帮带,同事眼里的好大姐

多年来,李林环坚持“没有差学生,只有差老师”的理念,摸索出了一套星级激励教学机制,采用分组合作式、启发式、讨论式、自主学习式等科学的教学方法,从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综合评价每个学生,实行星级动态激励机制,班级形成了比、学、赶、帮、超的浓厚氛围,全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得到了全面发展。

李林环连年被评为镇级优秀教师,曾获德州市小学教学成果一等奖,并先后被授予德州市优秀教师、德州市优秀青年工作者、平原县优秀青年岗位能手、平原县教学能手、平原县优秀教师、最美乡村教师、平原县三八红旗手等多项荣誉称号。

2011年秋,在学校开展的青蓝工程结对帮扶活动中,李林环与新分配来的孙双金结成对子,从制定教学方案、制作课件和设计教学思路到课堂实践教学,手把手教,毫无保留。孙双金在2012年的全县青年教师数学讲课比赛中,荣获一等奖。

在同事眼中,李林环是有求必应的“知心大姐”。无论多忙、多累,只要看到哪位老师家中有事,她就会主动帮其代课;哪位老师在教学中遇到困难,她都会热心地帮其梳理教学思路。

新闻推荐

车祸后醒来她最牵挂学生

有时候,师生之情如母亲对儿女的牵挂、教悔。在平原,就有这样一位老师,她不幸遭遇车祸,清醒后最牵挂的却是学生。这位老师就是郭中华,平原第一实验小学教师,从教27年,她的师魂、师德,在一次突如其来的车祸...

平原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平原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