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筹学费打两份工,一天搬水20吨 德州一寒门学子勤工俭学三年考上北大

齐鲁晚报 2016-09-02 00:00 大字

高考后,徐志瑞每天要搬运近千桶纯净水。徐志瑞出生在德州市平原县一个普通家庭。自幼生父去世,母亲和继父都患有疾病,家庭收入微薄。生活的困境并没有打倒这个自强不息的少年,今年他以717分的高分被北京大学录取,但学费和生活费让这个家庭陷入忧愁。8月31日,德州市福彩中心负责人代表省、市福彩中心为他送上了万元救助金。

文/片本报记者李榕

通讯员崔伟

高中三年在餐厅打工

717分考上北大

徐志瑞四岁时生父去世,母亲带着他重组家庭。继父左眼失明,右眼视物不清,并且患有风湿病,母亲患有心脏病和腰椎疾病,两人均无法从事重体力劳动,还有三位老人需要赡养。“虽然日子很清苦,但我很快乐,很知足。”徐志瑞说。

他清楚记得一个情景,母亲曾为了筹集80元书本费一次次出去借,每每想起心里很不是滋味。“也曾想过辍学,尽早赚钱替父母分担。”好在徐志瑞坚持了下来。在平原一中读高中期间,他勤工俭学,在学校餐厅负责打饭,三年未间断。

“他很让人省心,成绩一直名列前茅。”班主任孙军朝介绍,生活的艰难并没有给徐志瑞带来太多阴影,学习对于他而言是一件很享受的事。此外,他还是校长助理兼班级学习委员,乐观爱笑,多才多艺。

在今年的高考中,徐志瑞以717分的好成绩如愿考入北京大学。“整个德州他是唯一一个同时过了北大和清华自招考试的学生。”平原一中校长楚永熙很为徐志瑞这个学生自豪。

高考后做兼职

搬完千桶水再去做家教

高考结束后,徐志瑞来到父母打工的纯净水厂做临时工,位于德州市德城区。院内不足20平方米的两间小屋,便是徐志瑞和父母临时的“家”。

因为这里仅能摆下一张双人床,徐志瑞每天需要“借宿”在纯净水厂办公室的沙发上。“沙发太小,他每天要蜷着睡,早晨醒来总会腰酸背痛。”徐志瑞的母亲王书美心疼地说。

在纯净水厂,徐志瑞每天早上6点起床,8点开工,接单、搬桶装水。“忙起来连喝口水的空都没有。”徐志瑞说,他需要把桶装水从传输带上拎下来,装车后运到车间外,平均一天需要搬运近千桶纯净水,重约20吨。“刚开始半天干下来整个手臂酸胀无力,现在已经习惯了。”徐志瑞笑着说。

剩下的半天时间徐志瑞又找了份家教。“一天要奔波在平原县城和德城区两地,有时就在公交车上凑合一顿午饭,晚上得10点甚至更晚才能入睡。”一天的工作常把他累得直不起腰来,但他非常珍惜这两份工作,因为能减轻父母的负担。

福彩万元救助金

助其圆大学梦

“爸妈已经为我辛苦了许多年,我不希望再给他们增添负担。”收到北京大学录取通知书,激动过后,徐志瑞陷入忧愁:除了每年5000元的学费,生活费仍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近日,徐志瑞向德州市福彩中心递交申请寻求帮助。了解到他的情况后,德州市福彩中心立即向省福彩中心提出申请,并对其开辟绿色通道。

8月31日,德州市福彩中心主任贾学勇一行,代表省、市福彩中心将万元救助金送到徐志瑞手中。“钱虽不多,但承载着所有彩友沉甸甸的爱心奉献,希望这笔‘爱心钱\’能帮助他顺利完成大学学业。”贾学勇说。

“感谢福彩中心的关爱,感谢社会各界好心人的帮助,也感谢一路走来所有老师、同学和好心人对我的帮助。”徐志瑞说,“大学期间我一定好好学习,争取早点撑起这个家,也希望将来能用自己所学回报社会,回报所有好心人。”

新闻推荐

安全“七字歌”唱响秋检现场

本报9月28日讯“拌人的桩不在高,违章的事不在小。你对违章讲人情,事故对你不留情。记住山河不迷路,记住安规防事故。麻痹大意事故来,时时警惕安全在……安全措施定的细,事故预防有保障。管理基础...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