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平原106名不合格党员被处置

大众日报 2015-08-05 23:22 大字

□记者张宇鸿

通讯员金吉鑫潘吉兵报道

本报平原讯连续两个多月来,平原在全县广泛开展党员评议工作,无论是在党政机关、企业还是在农村,党员参加评议会、用心投票的积极性和认真程度都明显高于往年。平原县委常委、组织部长刘在军说:“党员的紧迫感和压力感,缘于我们连续两年开展的‘不合格党员处置\’,这项举措对每名党员都起到了教育和震慑作用。”

自2013年4月份以来,平原县开始探索如何有效解决不合格党员“出口”问题。两年下来,全县共确定不合格党员调查对象120名,认定不合格党员106名,其中限期整改的有99名,组织除名的有7名。其做法得到了山东省党建研究会和省市组织部门的充分认可。

平原县委书记马善军介绍说,全县共有1369个基层党组织,2.5万名党员,在充分的调查了解、走访群众后,发现党员队伍中有少数党员不联系群众、不履行党员义务,甚至个别党员道德缺失、消极腐败,影响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有72.4%的受访者认为,党员“出口”不畅、不合格党员标准难界定,是导致不合格党员难处置的主要因素。

为此,平原县把处置不合格党员,作为加强基层党建的一个有力抓手,结合平原实际搞了一个探索。不合格党员的界定标准怎么定?平原县委组织部在严格依据《党章》规定的基础上,先后召开了党员、群众座谈会37次,发放征集表1250份,征集到“不合格党员”的具体表现2700余条,具体量化为11类、28条标准。县委组织部专门印发了《不合格党员具体表现》,记者发现,理想信念、政治立场、组织纪律、为民服务等排在评判标准的重要位置,再就是对个人道德品行的界定,黄、赌、毒等生活不检点行为,条条点穴精准,每一条都能够为不合格党员具体“画像”。

“尺子”拿了出来,接下来是怎么量、量得准不准。平原县把“规范程序”作为关键一环,确保对处置的不合格党员事实清楚、定性准确、程序严密、手续完备、党员最终认可。记者了解到,一名不合格党员从确定到处置,都要经过排查摸底、民主测评、调查核实、初步认定、党委初审、组织备案、组织谈话、支部决定、党委审批、宣布决定“十个环节”,并且充分听取本人的情况说明和申辩。

清理不合格党员,目的是治病救人。该县在打通党员“出口”的同时,又畅通党员“回归线”。他们对每名受到处置的不合格党员,给予一年的整改时限,整改期满重新组织评议或认定,仍被认定为不合格党员的予以除名。截至目前,全县已有59名不合格党员通过学习整改成为合格党员。前曹镇刘庄社区某党员长期不参加组织生活,去年在党员民主测评中不合格率达到77%,被确定为“不合格党员”,限期整改一年,他每3个月向党委交一份整改心得体会,认真履行党员各项义务,仅半年后,党员民主测评合格率就达到了70%。这位拥有30多年党龄的党员激动地说:“原来真不是一名党员的样子,通过整改,我重回组织,感谢组织又给了我一次机会。”

新闻推荐

平原32项人社服务下基层

□王芳王曼曼报道本报平原讯7月31日,平原县恩城镇申庄村村民朱连合拿着从该镇人社所申请的10万元贴息贷款准备再建厂房、购买兔苗。朱连合高兴地说:“我养了3年兔子,一直苦于缺少资金...

平原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平原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