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教育均衡发展的平原探索,教育均衡发展的平原探索

德州日报 2014-01-13 14:59 大字

让每位孩子共享优质教育,是平原县一直努力的方向。经过几年的投入、整合,他们初步实现了孩子在家门口就读好学校的目标——

1月7日,记者走进平原县王杲铺镇中心小学采访,一进校门就被这个美丽的学校震撼了:一栋崭新的砖红色教学楼矗立在大门右侧,隔着一条平整的水泥路就是学生宿舍楼和食堂,教学楼的后面是学校的标准化操场,塑胶跑道、篮球架、排球架等体育设施一应俱全,整个学校干净美丽得让人赏心悦目。走进教学楼里,丰富的走廊文化和配备齐全的各种教学设备、实验室、阅读室等更让人无法把它和农村小学相联系。

市人大代表、该县教育局局长刘春意看出记者的惊诧,笑着说:“是不是觉得我们这个农村学校一点儿也不比城里的差?其实很多人来了都吃惊,大家想不到一个农村小学竟有这样的配置,而这只不过是全县13个‘城市化标准\’的农村小学之一。 ”

“实现教育的均衡发展,让每个孩子共享优质教育是最大的民生”,基于这种理念和认识,该县近年来在财力并不富裕的情况下,不断加大对基础教育的投入力度,并大力进行着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的有益探索。

城乡交流,优质资源全县共享

1月8日,在平原县教育局里正举行着一场全县小学校长竞聘上岗述职答辩。参与竞聘的姜艳说:“之所以参加这次竞聘,不仅是想争取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更想通过这个舞台释放自己的教育理念。 ”

刘春意介绍说,多年来,县里一直在进行着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的探索,除了加大资金投入,更狠抓师资力量建设。自2005年以来,该县采取“按需择优选招,分批逐年补充”的办法,面向全国连续9年选招青年教师1739名,占全市选招教师总数的近五分之一,从2011年开始,新招聘教师全部分配到农村学校。教师队伍的学历、学科、年龄结构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全县各学段教师的学历合格率全部达到100%,高中教师平均年龄从42岁下降到37岁,初中教师年龄从43岁下降到38岁,小学教师年龄从46岁下降到43岁。

同时,该县还打破城乡教师交流壁垒,通过城里教师下乡、乡村教师进城等促进城乡教师良性互动,共同提高。 2011年以来,该县先后从城区选派57名优秀青年教师到农村小学顶岗,支教最少两年时间;同时安排城区7所学校的120多名教师到乡镇学校“送教下乡”,从农村薄弱学校选派270名中青年教师到城区学校“跟岗学习”,通过双向交流,使城乡师资水平得到了共同提高。

完善设施,校园环境优美温馨

“原来一到冬天我们就不再送孩子来幼儿园了,但今年学校通了暖气,孩子在这里比在家里舒服。 ”在王杲铺镇中心幼儿园门口,正来接孩子的家长王丽说。另一位家长孙先生说,去年9月,孩子们搬进了新的幼儿园,这里环境优美,各种玩具和教学设备都很齐全,不仅孩子们喜欢,家长也觉得满意,这么好的学校一个月才60元托费,大家都觉得捡了大便宜。

幼儿园园长栗翠说,为让农村孩子享受到和城里孩子同样的教育,该镇中心幼儿园于2012年开始规划兴建,共投资400多万元建设了建筑面积2300多平方米的教学楼,通上了暖气,配上了空调、消毒柜、图书柜、液晶电视、电子琴等。

为实现均衡发展,该县以最大的财力、人力和精力对教育进行最大化投入,并积极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舍得花钱建设标准化学校,舍得拿地保障学校需要,舍得花费精力研究教育工作。自2005年以来,按照“集约办学、统筹城乡、提高质量、促进公平”的原则,创造性地实施了初中进城工程,以“建百年工程、建放心工程、建高标准工程”的理念,投资10多亿元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计、高质量建设学校18所,楼房35栋,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有1.8万名小学生迁入新校,使该县的学校建设实现了三次飞跃:2005年至2009年,创造性地实施农村初中全部进城,让农村孩子和城里孩子一样享受优质资源,实现了初中阶段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2009年至2012年,将教育均衡发展向小学和学前教育延伸,深入实施乡镇中心小学楼房化工程和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在全市率先实现了所有乡镇中心小学都有教学楼;2012年起,全面推进乡镇中心小学校舍标准化建设。 2013年,投资6817.8万元规划建设学校10所,建设项目15个,规划建筑面积4.05万平方米。

同时,大力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1年至2013年,新建幼儿园12所,改扩建幼儿园80所,新建园舍面积27689平方米,新建园舍与配套设施投资3239万元,改扩建园舍84046平方米,改扩建与设施投资10522万元,三年学前教育总投入1.5亿元,有3所乡镇中心幼儿园通过了省级认定。

初中进城工程全面优化和整合了教育资源,为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注入了无限生机和活力,推动了全县教育事业均衡、快速发展,并以此带动了城乡一体化进程。这一做法被新华社、《人民日报》、《农民日报》、《大众日报》、中央电视台等多家新闻媒体宣传报道,每年有省内外50多个考察团来参观学习,在全市群众满意度测评中连年获得第一。

名师涌现,教学质量不断提升

“同学们,写作文很简单,你们想怎么写就怎么写”,这是平原二中李志清老师常用来鼓励同学们的一句话,这句话像有魔力一般,短短一段时间就让很多惧怕写作文的学生产生了写作兴趣,提高了写作水平。去年,在联合国粮农组织举行的“爱粮节粮”征文比赛中两名学生获得了一等奖。

李志清因为自己独特的教学方式深得同学们的喜爱,也常常受邀去外地讲课,每次都让大家听得入迷,赢得了多位教育专家的表扬。他根据自己日常授课的教本编写出版了《和语文一起飞翔》一书,受到很多专家推崇。

“多年来,县委、县政府一直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力度,着力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师待遇,这让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倍受鼓舞和感动,我们能做的就是尽最大努力教好学生。 ”面对成绩,李志清如是说。

通过走访,记者发现,基本上所有受访教师都有着和李志清一样的想法。一位家在河北的老师说,当时考到平原来,并没有打算在这里待太久,可现在自己越来越舍不得这里,因为这里有自己的责任,有领导的重视和大家的尊重。每一位老师都在感动中想方设法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特色,都在努力地加强自身学习,而县里和学校更是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每年都利用假期对教师进行统一培训,而教师也都积极主动地参加全省全市的优质教育培训,并在远程教育研修中获得全市第一名,全省第八名。通过学习和培训,越来越多的优秀教师涌现出来,今年该县又有2名教师获得全省特级教师称号。

目前,平原县涌现出国家及省级优秀教师、特级教师10名,省级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1人,先后21人次赴外地讲学,4名语文老师写作教学入选山东省教育资源库,2名教师的课例入选齐鲁名师讲堂,发表及获奖作品达1600多篇。师资水平的连年提升有效促进了全县教育水平的逐步提高,全县所有的孩子都在快乐中享受着越来越良好的教育。□本报记者 李静 唐志梅 本报通讯员 朱方臣

新闻推荐

前曹镇:节前系紧生产“安全带”,前曹镇:节前系紧生产“安全带”

本报讯 (记者马乐通讯员张梦)春节临近,平原县前曹镇牢固树立“大安全”理念,通过排查隐患、普及常识、完善制度,及时消除隐患,确保安全生产零事故。前曹镇坚持把“安全无小事”的观念内化于心、外践于...

平原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平原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