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河洒泪悼先哲,九河洒泪悼先哲
2013年10月22日14时50分,侯仁之先生走了。
侯先生是我的同乡,武城县庞庄村人。早年,他的父亲在河北枣强教会学校任教职,他就出生在那里。侯先生还是我的学长,他毕业于德州博文中学,我毕业于德州二中,博文中学正是德州二中的前身。有一些资料见先生籍贯为山东恩县,恩县撤销后改为平原县恩城镇,就有人想当然地把先生故里说成 “平原恩城镇”。实则先生的老家庞庄,划归武城县郝王庄镇。
德州是文史之乡。因为她孕育了5位文史大师:荣孟源、齐思和、邓广铭、任继愈、侯仁之,个个贡献卓著,著作等身。不惟桃李满天下,而且许多当代学子都以是他们的学生的学生为荣! 5位先生几乎支撑了中国史学的半边天。其中,侯仁之先生是独具特色的一位。
他是中国历史地理学科的开创人之一,因为地理学可以设院士,所以他是5位中唯一的一位中科院院士。他还是名副其实的中国“申遗第一人”,他被称为中国历史地理学科的开创者、泰斗、巨擘,他有“活北京”之誉,对北京的文物保护、文化古迹重建起到了无可取代的作用。
2001年夏,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司派员考察运河沿线的文化资源。我接到通知,前去漳卫南运河管理局参加座谈,为北京来的专家小组介绍情况。我说,德州是个出文史大师的地方,在历数了5位大师的名字后,我又说:“现在请北京来的专家朋友们透过北边的窗户往外看,侯仁之院士就毕业于马路对面、距离这里约100米的原博文中学,也就是今天的德州二中。 ”
想不到,专家组的赵夏博士是侯先生门生,正是这番话,开启了他与德州二中的联系,也开启了后来的北京之行和一段佳话。会后,赵夏博士拜访了德州二中校址,给这里的老师们留下了联系方式。
2002年,我给德州二中建言,希望德州二中继承博文中学的教育精神,把建在同一块土地上的两座学校联系起来,举办一个百年校庆,并且在《德州日报》上发表了题为“春风桃李近百年”的长文,文章占去了报纸整整一个版面。不久,母校邀请我回校发表演说,在近两个小时的汇报演讲中,我尽情抒发了一个沧桑历尽、半个世纪前的毕业生,对母校的感情,并且郑重地阐述了我的建言,博得了老师们的掌声。老师们打心眼里拥护这项措施!作为老学生,能够为母校出点力,并且得到一致认可,我真是打心眼里高兴!
后来,我与德州二中原校长史冠武、工会主席高鸿意驱车前往北京,专程拜访博文中学时期的毕业生侯仁之先生。我们带了一盒德州扒鸡,希望先生能够品尝到家乡风味。这种味道肯定是先生久违多年的了。
那天,先生的弟子朱祖希教授早已在燕南园61号、先生的寓所前等候。旋即,赵夏博士、尹钧科教授来到了先生寓所。先生哲嗣侯方兴夫妇为我们沏了茶水。一个小型座谈会召开了,我根据史校长的安排,率先把我们的来意作了说明,其间表达了家乡人民对先生取得的学术成就、对他给家乡带来的光荣,做了简要而还算充分的抒发,于是发言热烈起来。与会的几位先生高徒和家属,都对我们的想法给予充分支持。大家围绕先生的学术成就和对于老北京文化文物建设的贡献,谈论起来。气氛是十分融洽而热烈的,洋溢着类似于久别重逢的、乡情般浓郁的心理感受。
在先生长达近80年的教职中,谁能说清楚先生教出了多少学生。任职于北京市规划局的朱祖希教授曾亲口对我说,我本来是要学经济的,只因为听了侯先生的第一课,便爱上了历史地理专业,毅然改变专业,成了侯先生的弟子。言下颇为自得,对当年的选择充满了自豪。尹钧科教授是得到侯先生教育,取得成果最为丰硕的一位,就是他主持重建了北京永定门城楼。重建落成之后,老北京奔走相告、纷至沓来,有的老市民眼含热泪说:“永定门城楼被拆了,侯先生写上一篇文章,你们还是把它重建起来了。”尹先生闻言,非常高兴地笑了。对于自己的工作被记入老师的账簿特别高兴:“本来,那些思想,那些知识,特别是那份责任感,就是从老师那学来的!重建北京文物,是老师一生的愿望! ”
他还十分动情地讲述了先生对他的生活给与的一些帮助。
近午,我们去北大图书馆,参观了先生捐献给北大的一些图书。在那里,我们看到了几位大师的捐书:胡适之、邓广铭、齐思和等,我们在这样一个圣洁的场合看到不止一位德州乡贤的名字而深感自豪。
很少有人知道,是侯仁之先生开启了中国“申遗”之路。
提起侯仁之20多年前的那段经历,侯老的弟子们记忆犹新。 1984年,先生到美国康奈尔大学访问,在与几位专门研究华盛顿城市建设的专家聊天时,第一次获知国际上有一个《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交谈中,几位教授都说,中国历史悠久,有无数极其珍贵的文化遗址和著名的风景胜地,为什么不加入这个公约,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呢?认识到事情的重要性后,作为全国政协委员的他,回国后急忙起草了一份提案。提案写好后,他征得了阳含熙、郑孝燮、罗哲文3位政协委员的联合签名,在1985年4月召开的第六届全国政协第三次会议上正式提出,并顺理成章地被采纳。
1987年,故宫、长城、周口店北京人遗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 《世界遗产名录》,成为我国第一批成功入选的世界遗产。侯仁之也因此成为中国“申遗”第一人。
侯老一生情系北京城。从1932年秋进入北平燕京大学历史系学习到今天,北京已成了侯仁之真正的故乡。对于北京的感情,侯仁之称之为“知之愈深,爱之弥坚”。
那天,我们如愿以偿地在北大医院一个极普通的病房里,得以与先生面对面并合影留念。当我向先生表达家乡人民对他的学术成就深感光荣时,先生听懂了,眼睛里噙满了泪水。
但是,那个我们用来慰藉先生思乡之情的扒鸡,先生已是无力吃下去了,那时的先生已经进入鼻饲阶段。
午饭后,侯方兴夫妇和朱祖希教授陪同我们,在未名湖畔先生题名碑前、在临湖轩院内修竹夹道的小径、在美丽如画的北大校园里,寻找先生的题字和生活过的踪迹,以给校史陈列留下足够的影像和照片资料。北大的多处名胜,都有先生的题字或题辞。而临湖轩是先生和夫人张玮瑛结婚的地方,修篁簇拥,景物绝美,到处弥漫着醍醐醇酒一般的文化气息。 “他们的婚礼是司徒雷登校长亲自主持的。 ”先生在《晚晴集》自序中说道“青年负笈燕大,燕园风光旖旎,同学少年多不贱;名师风流,学林宿儒,一时云集……”足见他到老都感到欣慰喜悦的心情。而出生在中国杭州的司徒雷登先生是以民主开明、支持学生运动而闻名故都学界,正是这位美国人为燕大的创立和教泽立下了彪炳史册的功勋。侯仁之得到他的垂青和关怀,是很自然的事情。我们还在校院内几处书店里搜购到先生的几本著作。
侯方兴夫妇和朱教授始终相陪,而侯方兴先生是骑了自行车为我们的汽车导游引路的。我感激而又歉疚地说:“为了德州的文化建设,也为了德州二中(博文中学)的旧日辉煌,我们简直是把你老两口当成‘整劳力\’使唤了。” “应该的,应该的。”侯方兴夫妇热情地说着,“那是他老人家的母校嘛! ”
以侯仁之为代表的5位德州籍文史大师,不但是德州文化史上的光荣,也是中华民族和中国学界的光荣。他们理所当然地应当成为德州地域文化研究的对象。让先生留下的遗产为德州文化、德州城市形象增光添彩,是当代德州文史工作者无可推卸的使命。我作为德州地域文化研究的提出者,郑重建言,希望为5位文史大师建馆纪念,把这份光荣和文明成果永远彪炳在德州大地上。果能如此,德州的城市文化真的能够成为骆宾王在他的诗中所吟咏的文化“名都”,那该是何等气象。
侯仁之老先生走了,我们再也没有侯仁之了……
我竟然想起了握别先生于病房后吟成的那几句“诗”:逢人都道仁者寿,史册鲜记越期颐;神州学衔无虚席,得有几位侯仁之?
■刘金忠
新闻推荐
腰站施“巧法”助推循环农业发展,腰站施“巧法”助推循环农业发展
腰站讯 种植大棚菜投资多,劳动量大,如何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一直是菜农们不断思考的问题。腰站镇郭培口的菜农们在不断探索中,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能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农业效益的循环种植模式...
平原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平原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