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从“理念变革”到“产业破茧”,从“理念变革”到“产业破茧”

德州日报 2013-06-06 17:01 大字

今年以来,平原县在产业发展上取得的成绩令人振奋:5月上旬,有3个大项目签约、4个大项目破土动工、4家企业与名企对接成功;前4个月,县域工业前20强企业纳税增幅超过40%,全县限额以上工业企业新增20家,地方财政收入同比增长26.75%。

一系列经济定量指标划出的上扬线,使平原县域经济的士气大振。该县县委书记马善军认为:成绩来自“转调”的强大信心与合力。他说:“县域经济就是实体经济,搞实体经济要冷静下来思考,举好转型发展这根指挥棒。”

指导思想转

县党代会报告突出“转调”

2012年换届之初,平原全县上下等待着县党代会报告的出炉。

在起草报告之初,县主要领导定下了明确的调子:要引领经济走出危机、抢占后发优势,必须培育新的主导产业、占据新一轮发展的制高点,不应只满足于近期的较高经济增长率。而新一轮发展的制高点,就是目前快速发展的低碳经济和低碳产业,基本路径和模式就是走循环经济之路。

在认真分析平原现状、正确面对经济支撑能力较弱及产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后,县党代会报告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县域经济转型跨越的主攻方向,从规划、示范、监管三个方面阐明了平原怎样发展循环经济,并着重指出了要打造节能环保建筑和高效生态农业两大循环经济产业链。

县委办公室副主任、政研室主任张严新连续起草过3届县党代会报告,他深有感触地说:“这次县党代会报告突出转调的旗帜非常鲜明,确立了平原县今后要走低碳发展、绿色崛起之路,鲜明的目标是打造‘全国循环经济示范县\’。”

发展路径转

“绿色”成为县域经济发展底色

去年,平原县多次请不同层面的专家把脉,聘请国家发改委专家编制完成了《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并完善了以县长为主要责任人的目标责任、监督监测、考核奖惩三大体系,积极履行环保“第一审批权”和“一票否决权”,先后拒批不符合循环经济发展理念、不符合产业政策的项目60多个。如今,平原工业呈现一片新气象,很多企业自主“焊接”起了循环产业链,工业生产中留下的污泥、废水、残渣经过提炼转化成生产原料。平原县还有针对性地开展“补链”招商,一年多来,全县共引进环保产业项目63个,总投资93.2亿元。

县长王洪霞表示,按此发展模式走到2016年,平原主要发展指标将呈现“三升三降”:地方财政收入、城乡居民人均纯收入、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上升,分别比2010年翻一番;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工业用水量、主要工业污染物分别比2010年降低40%、68.6%和60%。

保障机制转

实施“1515”工程,促进大企业强筋壮骨

实施县域经济三年倍增,是全市的重大战略部署。如何抓实、干实、超额完成计划?平原县认识到:实现县域经济三年倍增,看的是县级财政的增长,而财政增长关键靠税收,只有用超常的办法扶强一批纳税“壮劳力”,才能完成县域经济倍增任务。

今年初,平原县专门出台切合实际、操作性较强的保障机制:全力实施 “1515”工程,在5年内培植10家税收过5000万元的企业、100家税收过500万元的企业。

该县综合考核办负责人张培志介绍说,“1515”工程实际就是一场纳税比武。从今年开始,在考核上不单方面看表面投入,重点看纳税额度,以纳税多少论英雄、比高低,这样的导向有利于提升全县工业企业的发展质量。

为从根本上推动和实施好“1515”工程,该县将101个已经投产达效或正在建设中的重点项目,按现代产业体系分配给了所有县级领导和各产业办,实行“一企一策、分类服务”,尽快培植一批纳税“大个头”。县政府围绕“1515”工程出台了“一揽子”政策,在刺激企业融资、上市、对外贸易、技改等方面给予真金白银的扶持。同时,还将“1515”工程完成情况和干部项目建设贡献档案作为评价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在奖励经济发展功臣过程中,也以项目纳税额度为标准。

以实施“1515”工程考核企业和干部,促进了大企业强筋壮骨。今年前4个月,全县纳税增幅超70%的企业达20家,到年底,纳税过3000万元的企业有望达8家,过1000万元的企业将达25家以上。□本报特约记者 金吉鑫

新闻推荐

杜丙美:永不服输的“养鸽姐”,杜丙美:永不服输的“养鸽姐”

早上6点多,天刚亮杜丙美就穿好工作服来到养鸽场房内为她的宝贝们准备“早饭”,鸽子们“咕咕”地叫着,争抢着它们的“美味”。喂完鸽子后,杜丙美又麻利地打扫起笼舍……忙碌的一天开始了。杜丙美是平...

平原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平原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