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逝去的武林 不灭的侠义, 逝去的武林 不灭的侠义

平原时讯 2012-06-19 14:56 大字

姚雷

赵万祥,平原城东十五里前曹镇北赵庄村人氏,生卒年不甚详(约1885年——1945年),一代通臂拳名家,时人称 “盖京南”。

笔者幼时,常听村中老人提起赵万祥,说其功夫高深,能单手抛起百余斤的石轱辘十余米再接住,能怀抱石碾腾跃过房,立于井边掌劈井水使之翻腾。凡此种种,笔者常以为是村民夸张其事。

近年,笔者看李仲轩先生的《逝去的武林》一书,突然发现,李老先生在书中提到了赵万祥。 《逝去的武林》原文: “我三十出头时,到宏顺煤窑住过一段时间,矿工中有个五十多岁的通背拳 (注13)武师叫赵万祥,能把石碑打得 ‘嗡嗡\’响,不是脆响,能打出这种声音,通背的功夫是练到了家。他带着徒弟在煤窑门市部后的空场里练,矿工们吃饭也多蹲在那吃,我有时出门能碰上,我从未表露过自己的武林身份,不看他们练拳。他们都叫我李先生,非常客气。我大半辈子都是旁观者,这位赵拳师和我算是个擦肩而过的缘份。”

另有萧铁僧先生在介绍萧氏内家拳的历史时,也提到了赵万祥。原文: “先父早先在山东宁津时,曾遇到通背名家号称 ‘盖京南\’的赵万祥先生,虽深慕其技,但因已师从徐书春先生,故其时不便从学。所以,后来遇到张策先生后,随即拜入门墙。”

李仲轩先生和萧铁僧先生的文章,绝无虚言,再结合村中传闻,两相印证,笔者认为,前曹镇北赵庄村的赵万祥正是两位先生书中提到的 “盖京南”——赵万祥。

时光荏苒,人事凋零,口口相传的一代大侠的事迹渐渐为后人遗忘,就连 《平原县志》中也无记载。笔者有幸听说过赵万祥的几件事,做一记录,以纪念这位大侠。

据说,赵万祥早年在天津做工(这和李仲轩先生的 《逝去的武林》中的记载正相符合),见到一位生了重病的老人。赵万祥心地善良,见其无人照料,便出手相助,他给老人请来大夫看病抓药,并且悉心照顾,老人的病最终痊愈。这位老者是一位山西人,精通通臂拳,他见赵万祥宅心仁厚,便把一身功夫传授。据说赵万祥的功夫练成后,老人有交代: “你凭这身功夫可以在江湖上立足,但是不要把我传授你功夫这件事说出去,今后你也不要到山西去。”赵万祥后来开过镖局,渐渐有了名气,人称 “盖京南”,他的镖车上插着 “盖京南”的小旗子,所过之处,畅行无阻。

有一次,赵万祥路过禹城,在一家客店吃饭。店旁的马厩里拴着一匹马,店主人嘱咐吃饭的客人:“你们离这匹马可要远点儿,它性子极烈,踢伤过好几个人,没人驯服得了。你们不要靠近,否则后果自负!”赵万祥对店主人说: “我帮你驯驯它!”店主人瞅他几眼,说:“你别逞能,若能驯服这匹马,你的饭费全免,但是被马伤着,我可不管。”赵万祥微微一笑,走到那匹马附近站定,突然向前一纵,一掌拍在马的后跨上,那马吃痛,猛蹬后蹄,赵万祥却已跃回,那马根本踢不到他。就这样,赵万祥前跃,掌击,后撤,一气呵成,动作快如闪电,众人根本看不清他的身影,只听他拍的 “啪啪”作响。不一会儿,那马被拍得蹄子都抬不起来了,最后趴下了,赵万祥却毫发无损。赵万祥的功夫震惊了众人,店主人说什么也不收饭钱,赵万祥却坚持付钱走人。

有一次,聊城来了一位南方的武师,接连打败了好几位当地的高手,人们请赵万祥前去比试。据说,那位南方武师手持一件藤条做的兵器,质地坚韧,遇硬物又能弯曲,北方人没有见识过,所以纷纷败下阵来。赵万祥出手后,很快便胜了他,为北方的武林挣了面子。

赵万祥名震一方,教授了不少徒弟,却极其注重武德,我们当地从没有听说过他欺压百姓,横行乡里的事。赵万祥功夫高深,却不是满脸横肉的模样,据说是看上去很文范的样子,只是练习通臂拳日久,双臂较长。有一次,赵庄村人和邻村起了争斗,请赵万祥前去解决。邻村人见来了个文弱的,便想动手,赵万祥见状,迅速展示了几下功夫,邻村人立即不敢打架了,纠纷很快得以解决。

赵万祥有两个儿子,长子赵熙孔,次子赵熙孟。赵熙孔跟赵万祥学过功夫,也曾教授过徒弟,在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受饿去世;赵熙孟没有学成功夫,后在敬老院病逝。就这样,一代大侠的功夫在当地失传,仅知有 “劈山五发炮”等招式名称。

古人云: “侠者,奉天行道,善德仁勇,守德仗义,礼智忠信。”赵万祥的功夫虽然失传,其侠义之风却永不湮灭,彪炳后世。

新闻推荐

质监局开展酱腌菜专项检查,质监局开展酱腌菜专项检查

本报讯 为进一步加强全县酱腌菜生产企业的监管力度,质监局开展了酱腌菜生产企业专项检查。此次检查以抽样检验为主,对张华供销合作社兴华调味品厂、平原县竹林酱菜有限公司等9家酱菜生产企业16个批...

平原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平原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