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政府“赔本”百姓开怀,政府“赔本”百姓开怀

德州日报 2011-06-22 17:44 大字

平原县始终把改善百姓居住条件作为头等大事来办,8000余户棚户区居民进社区住上了楼房,460个困难户有了家。今年,又继续建设1000套保障性住房,数量占全市的近三分之一。

1460个困难户圆了住房梦

6月20日,记者来到平原县廉租房小区——温馨家园采访,居民王春容热情地带着我们进屋参观:50平方米的房子虽小,但厨房、洗手间、客厅、卧室、阳台一应俱全,收拾得干干净净。

今年65岁的王春容家庭生活困难,腰腿都有残疾,丈夫去世多年,女儿在读大学。为了找个便宜的房子租住,她频繁地搬家,有一年搬了6次家。能有一所房子长期稳定居住,是她多年的梦想。 “每月每平方米仅交1元钱的租金就可居住,比市场价便宜了200元。感谢政府让我梦想成真。 ”王春容感激地说。

像王春容这样享受到廉租房实惠的困难户,在平原县共有1460户。

2008年以来,国家加大了廉租住房建设力度。作为山东省30个欠发达县之一的平原,财政薄弱,如何解决弱势群体住房难题?该县县委、县政府算了两笔账:一笔是经济账,建设廉租住房国家、省虽有补助,但县里还需拿出40%左右的配套资金,综合下来建一套房子县财政就要付出13万元;另一笔是民生账,住房关系到家庭幸福、社会和谐,弱势群体住房难题解决不了,整个社会就和谐不了。两笔账一权衡,他们认为建廉租房付出再多的代价也值!

为此,平原县一手向国家、省里要指标,一手在城市规划修编过程中预留建设用地,用政府调控资源之手满足了8000余户棚户区居民进社区住楼房的需求;投入1亿多元,为460个困难户建设了“温馨家园”,在此基础上,今年又建设1000套保障性住房,数量占整个德州市的近三分之一。

不仅给房子,更要给面子

建廉租房之初,平原县组织多家单位外出参观,看到有的地方把廉租房建到郊区、偏僻地段,有的设计样式落后。县委、县政府将这些现象总结为廉租房建设的“反面经验”。

“我们建廉租房,要把好事办好,充分尊重百姓意愿,房子必须建到黄金地段、做成精品工程。 ”平原县县委书记董绍辉如是说。

基于这种共识,该县把廉租住房建设纳入了城市总体规划,按照功能分区,选址上,全部选在靠近公园、靠近商场、靠近主路的“黄金地段”;建设模式上,实行“三房合一”混建,即将廉租房、棚户区改造安置房、高档商品房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并全部纳入社区化管理,共享配套设施和公共服务。

在平原,走进社区,丝毫看不出廉租房和商品房的界限。记者采访的第一处廉租房小区温馨家园,就坐落于三国文化广场、文博园、琵琶湾公园、新世纪购物广场四大城市地标性建筑的中心位置。

“政府把最好的位置拿出来建廉租房,让我们生活的舒适而有面子。我现在住的地方,让好多有钱人都羡慕呢。 ”廉租住房户李祥田动情地说。

“产权共有房”让政府与百姓心贴心

平原县一企业困难职工肖恩军,妻子多年前病逝,自己靠每月几百元的打工费拉扯两个孩子读书生活,家里十分拮据。眼看着儿子需要成家,50平方米的廉租房确实住不下,正在一筹莫展之时,县政府推出了“产权共有房”。他仅花12万元就购到了一套75平方米的两室两厅。

在廉租房建设过程中,很多群众给政府提建议,要求房子再大一点,并希望与政府共担产权长期住下去。平原县今年探索实行了租售并举的共有产权模式:在不改变廉租房保障性质的基础上,政府将用于建设廉租住房的财政性支出显化为投资,购房人和政府按各自的投资比例共同拥有产权,5年内不得转让、继承和抵押。满5年后,购房者按照一定比例向县政府交纳差价后,可以取得完全产权。

“平原县拿出了100多亩地建设廉租房,是一个了不起的决定。如果这100亩地用来搞城市经营,每亩地政府至少受益200多万。将近2个亿的‘地钱\’惠及民生,并充分考虑群众的面子,实现了欠发达地区改善民生的发达现象。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教授党国英在平原参观后这样评价。

□本报记者 孔瑗 唐晓颖 本报通讯员 金吉鑫

新闻推荐

平原建成三级便民服务网络,平原建成三级便民服务网络

13个乡镇基层站所有机整合

平原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平原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