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意渐浓斗蟋蟀
秋意渐浓,蟋蟀声声。随着天气转凉,济南蟋蟀交易市场人气走俏,爱好者们斗蟀正酣。
蟋蟀是一种时令小虫,它体型矫健、声音悦耳、活泼好斗。斗蟋蟀始于唐代,盛行于宋代,是一项古老的娱乐活动,在济南也有许多铁杆“蟀粉”。
济南人称斗蟋蟀叫斗蛐蛐儿,对于许多老济南人来说,他们小时候都是亲手抓蛐蛐儿、养蛐蛐儿。“咬咬吧!”一个人把蛐蛐儿取出倒到较大的罐内,用“蛐蛐儿胡”一挑逗,两只蛐蛐儿张着牙板瞬间扑向对方互相撕咬,一个回合又一个回合,场面既逗乐又刺激。
在济南斗蟋蟀的历史中,最早有记载的是在清朝光绪年间。1904年济南开埠后,胶济铁路和津浦铁路通车,,有人将山东的蟋蟀带到了北京,并且在斗场上屡屡获胜,自此,山东蟋蟀名气逐渐增大。济南曾出过现几位堪称“虫家”的顽主,1925年出版的《秋虫志异》是第一部以济南蟋蟀为主体的蟋蟀谱。
民国时期,享誉虫界的济南大蛩家刘冠三曾在南京斗蟀大会上一战扬名,各地玩家开始打破地域限制,南虫北虫开始交流,很多南方玩家开始来山东收虫。2017年,济南玩家白峰从玩入手写出中国蟋蟀百年史《斗蟀小史》,填补了一项空白选题。
斗蟋玩家往往会花大量时间来挑选入眼的蟋蟀。在英雄山市场上,多数蟋蟀摊主入行已有二三十年,所售蟋蟀都是在长清、宁阳、宁津等地亲自逮的,品相好的蟋蟀一般头大、腿大、触须直,这是善斗蟋蟀的特质。售价根据蟋蟀的品相和战斗力而定,在5元、10元、20元、100元,至于几千元的,要看眼缘了。到10月下旬,蟋蟀数量减少,斗蟀季节也随之过去。
(舜网记者王敬)本期“济南故事”小结:
秋意渐浓虫鸣亮 白露三朝出“将军”
蟋蟀打斗为哪般 嬉笑玩乐遇际缘
新闻推荐
鲁东大学女博士创新团队奋战在教学科研一线,用科技助力乡村振兴 把论文写在农村大地上
□本报记者董卿杨秀萍炎炎夏日,烟台市莱山区院格庄街道朱唐夼村北泊地带,果树成荫,蓝天白云、绿水青山与之相...
宁津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宁津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